第 116 章 宋家人读报(上)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饶是他家在海外也有船队,这几千两开销出去,最后手里什么落着,宋太爷也觉得肉痛,此后便不许宋玉亭再去云县,唯独只有牛痘出来那段时间,雷轻写信来,宋玉亭便又带着雷家子弟去一次,学习种痘,并且带一批痘苗。

  由于这是买活军治传出的东西,宋家也不好大肆宣扬,但又无法阻拦人们种痘的热,总之又不免破财消灾,为雷家打点关系,雷家的药铺子里这才多种痘一项。虽定价极廉,不过五十文一剂,但半年来,雷家还是乍成豪富,这里头宋家白搭不少金银财宝,却空坐着看雷家发达,便是宋太爷也知道,人无价,嘴里不免也埋怨几句,“此一去,不知又要花销多少。这些新生意赚来的也不够你花的。”

  宋玉亭不敢和父亲顶嘴,只一径微笑,见宋太爷不再说嘴,便知道他已是默许,这一遭云县是可走的。

  当人埋头看报,宋太爷先拿第一期来看,这报纸已熨过,十分平展,头版也做好标注,第一篇文章是谢六姐的亲笔,解释报纸的概念——“为面向我买活军活死人的文章合集,凡是活死人必须认真,如此,便可更清楚地明白家主谢六姐的意思,也可明谢六姐的家规,使活死人免受恶人欺凌。那些吏目倘若有狐假虎威、招摇撞骗,与谢六姐的规条有抵触的地方,看报纸便可明,并设法往上汇报。而此报纸也会对六姐的种种家规做出解释,让民众更容易趋利避害”云云。

  这样看,这并非和邸报一样,是汇合官员奏章及朱批的合集,实用性似乎要更强。这也让宋太爷兴趣更浓——生意做得大的人家,都要想方设法地找邸报来看,其实就是为第一时间解政策的变动,并且分析其的风险和机会。朝廷节选奏折,其实也是为解释身的施政理念,但他们刊发邸报的对象是外地衙门,这些读者默认便能明白奏折的潜台词,并且具有相当的文化水平,也就意味着邸报对大部分商人来说都晦涩深奥,并有什么的趣味。

  而买活周报,便要平易近人得多,反正他们也是活字印刷,字体可,又无须顾虑抄写书吏,因此周报完全摒弃文言,一律使用白话、拼音标注,哪怕就是农,只要会拼音也能无障碍地朗读。而且所写的几乎无一不是民生相关,在宋家这样的商户来看,每一页似乎都写满商机——教导防疫,那就说明云县方面需要药材,提倡农事,那就更不得,其写的关窍哪个不能指点家的农庄?

  “他们需要牛啊!”

  宋太爷连看三期报纸,后把三期都折在连载笑话、说,及趣味算学题的第八版上,准备稍后再仔细看。抬头对宋玉亭说道,“接连三天,都由买活军官府的口吻,发通告来求牛。”

  宋玉亭忙道,“正是,儿子和您想一块,咱们在晋江的那个庄子,因这几年水文不好,屡遭洪灾,收成一向不怎么样,刚好背后又靠着山,儿子想若不便改为养牛,今日唤管家来问,也是知晓,若是今年都放开配,那一年至少也有百多头牛犊子,从我们这里直接上海船运云县,路上花费的时间倒也不多。”

  海运便是这一点好,若是走熟的路,又是地头蛇,不必担心海盗,那么运输本身的费用实在是不高的。太爷笑道,“这倒也还算你有些聪明在里头,我再说一句——你便不妨先买些牛来,就这一船试着运一运,若是可,解燃眉之急不说,也能加一加你的政审分,说不定还能早日再买一辆行车孝敬给你子骑骑呢。”

  买活军对牛的需求,只需要熟悉他们治的民生,便可分析出来,一定是稳定、长期、大量的,哪怕从生产贩卖要消耗一两年的光景,在宋氏父子来看,这生意也可做得,况且养牛是怎么也不太亏的,便是买活军用不着,杀制牛肉干贩卖也不会折本,赚多赚少的问题而已。宋玉亭脸皮厚,只当听不见父亲刺他,笑着应来。

  因又要发一船去云县,人不免细读报纸,钻研着云县的需求,盘算着该带什么货物前去贩售,此时便越发感报纸的好,纵传递上也有个时效的差别,但有些长期的大宗商品需求,却不可能有太大的波动,由需要的人来刊发,比靠家的掌柜打听要更全面得多。快几份报纸上已用朱笔圈几个圈,都是父子俩觉得可在市面上搜罗的商品,此时卡着宋家脖子的不是钱财,也不是对销路的担心,而是运力的有限。能卖的东西太多,但船舱却只有这些,便连一个麻袋都要仔细衡量才好。

  宋玉亭在云县处也学会制表,当正拿竹纸来打格子,往上列品名时,外头忽有人来禀报道,“太爷、爷,李家来人,是少爷亲来,还带两个管家,行车送来。”

  宋家父子均是大奇,不过因为李家只来少爷,按礼该由宋玉亭出面招待,宋玉亭忙房换见客的衣裳,李少爷让内书房,人谈半晌,这才来寻父亲话,道,“李家言辞客气,说之前收那行车,不过是外头风声紧,由他们取走动静些,既此事已经平息,当完璧归赵,除此之外,也说什么别的。”

  宋太爷奇道,“吃进嘴的还能吐出来?这可不像李家行事,其必有缘由。”
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