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6 章 明月清风(142)二更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明月清风(142)

  朝廷这个地方,就属于事不断的地方。

  日常事务一大堆,这是日常,最烦的就是突发事件。大明的朝廷,几乎天天都有突发事件。

  今儿说杭州又有几条街失火了,这属于谁能预测的灾祸呢?有人就因此揭竿而起!几个街溜子扛着扁担就要造反,直接被当街射死。事真不大,但这就是民变!知府委屈的什么似得,但你有失职之过,换人吧。

  转天呢,广州那边有因为米贵,有四五个暴民攻击了知府,又被当街斩杀了。

  如果说失火这样的情况,有人把家当烧没了,一时走了歪心思想趁火打劫,这还说的过去!因为米贵迁怒知府是个什么操作,完全弄不懂!现在的百姓都这么胆大了吗?

  查一下吧!到底怎么了?

  隔了五天,仇六经的消息才来!竟然有官府亲眷在囤积居奇!旱灾要来,朝廷说的,那把米粮积攒下来,未来两年这得赚多少呀!

  可把林雨桐给气坏了,就拿广州知府开刀,杀!

  才松快了两年,皮又痒了吧!而且军垦是怎么回事?眼睛瞎的,米贵了,看不见呀!治你个失察之罪,可有话说?

  恰好这个钱谦益又来问说,京报上,娘娘可还有什么要刊。

  有!直接推荐了一首《朝天子咏喇叭》。

  钱谦益一瞧,又冒汗:这曲儿小,腔儿大,说的是谁呀!

  反正娘娘不经常在京报上发自己的东西,但总是在推荐。用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挤兑走了陈仁锡,这家伙叛国了,果然是坏人!

  才有人在京报上说,官员太辛苦了,太累了,把人逼迫的太紧了。

  皇后转脸推了一首《明日歌》,说是一个叫钱福的写的。这人完全没名气,当然了,也许小范围内有点名气,比如在当地算个才子之类的吧!皇后用这么个人的诗,回应了一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直接把人给怼回去了。

  隔了没多久,又有人在京报上发书评,说这个读《水浒》,颇多感慨!官逼民反吧啦吧啦的!刚巧出了陈仁锡叛国这事,这不是映射皇后逼的人家叛国的吗?

  皇后转脸推了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暗指这个陈仁锡没有‘古仁人之心’。

  当然了,也不全是打嘴仗推文。

  像是张献忠张提督离京那一天,皇后在京报上推的是戚继光的一首诗,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当很多人转骂元先生没立场的时候,皇后推了一首于谦的《石灰吟》,要留清白在人间。

  前些日子,有人说起科举弊端的时候,距离说了唐寅这个人,批的厉害了。这是支持皇上改革科举的。但是皇后还是出来说话了,说是要客观。这个人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但是诗词画作还是好的!紧跟着又推了唐伯虎的《桃花庵》。

  她表达的意思就是:文学不是严肃的才是好的!百花齐放,那又如何呢?写几首这样的诗就不好了?矫枉过正也是不对的!

  转脸她还推了唐伯虎的另一首情诗,她觉得那句‘行也是思,坐也是思’写的极好。

  这诗钱谦益也喜欢,但是闺房之乐之时,拿出来没问题的。这中大庭广众之下,皇后推出来的,像话吗?

  他都想着,完了,京报再下来的稿子又得有人说皇后了。

  谁知道第二天皇上又送来一首,推的是俞彦的诗作,‘怕相思,已相思’像是回应皇后的话。

  然后都闭嘴了!聪明的人就从中嗅出了几分意思!皇上和皇后推的,其实大部分都是大明文人散落在外,并不被多少人知道的诗词。这是想说什么呢?想说做学问,很不必非得拘泥于形式,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研究这些做什么呢?

  情到便歌,伤情只管放声去哭,这才是皇上和皇后希望看到的大明。

  不必追古,自然也不必拘泥于八股了,你用你的方式表达清楚了,然后我被你的表达方式触动了,这就是好的!

  这反应在教材上,元先生很快调整,加入了很多大明文人的好文章。比如一篇才得的文章,是书院一个叫做魏学洢的学生写的,叫《核舟记》。他带来叫皇后瞧,问问这是否能入选教材。

  林雨桐这才想起,魏学洢是魏大中的儿子,而魏大中不是无名之辈,他是跟左光斗、杨涟齐名的东林六君子之一。

  她立马留下,拿去盖上印玺,这篇文章入选,没问题。

  而且,她还召见了魏学洢,问他文中说的王叔远是否真有其人!这文是他杜撰的,还是?哪怕文中有夸张,王叔远有他描写的一半的本事,朝廷也要招来的。

  魏学洢一再表示,真的!都是真的!但自来赏景不如看景,也怕叫您失望了。

  林雨桐摆手,“此人在哪里能找见他,这就下旨,问问可愿意来京,给他一个少博士之位,在书院里任教。”

 ,诗必盛唐,研究这些做什么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