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咱带你们去见大孙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QQ文学 www.qqwenxue.cc,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 !



    在姚广孝看来,如果蓝玉会为朱英所用,那么就只能毁了他。



    蓝玉此人,嚣张跋扈。



    私下里更是有许多大不敬的言论。



    其实这些言论,朱元璋都知道,只是当时朱标在的时候,对其比较放纵。



    毕竟蓝玉的姐姐,是常遇春的妻子。而常遇春的长女,便是朱标的太子妃。



    从这层关系上,也算得上是皇亲国戚。



    所以蓝玉在很多事情,都比较肆无忌惮一些,喝了几口马尿,甚至在酒宴上连陛下都敢顶嘴。



    姚广孝密谋多年,布局良久。



    已经不是朱棣想不想当皇帝的事情了,哪怕朱棣不想,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所有手段,推着朱棣走。



    至于这个过程中,会不会造成大明帝国的动荡,有多少的伤害。



    与他何干。



    他学这一身本事,不施展出来,整个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从燕王府邸出来后,姚广孝左右瞧瞧,就开始朝着下一个目标过去。



    他深知锦衣卫的厉害,但也清楚锦衣卫的盲区。



    锦衣卫作为陛下的耳目,其中主要的监视对象,一般都是文武大臣,各家勋贵。



    整个京师有多少人?



    但就南京外城的周长就有六十公里,整个京师大约有二百三十平方公里。



    而现在的大明,作为全世界最强的国家,目前的京师,便是古代十大名城面积之首。



    像南京城这种规模格局和设计思想,在世界其他古代城市绝无仅有。



    有高山,有湖泊,有河流,有密集的的居住点,甚至还有农田。



    傍长江以通东西,跨江有江浦城接应而通南北,陆路通行四方,水路远达海洋。



    两个人从城的相反两方骑马相对而行,须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能遇到一起。



    作为大明京师,目前的居住人口,已经破百万之多。



    锦衣卫共记千户十四人,哪怕多算一些,也就一万五千人。



    一万五千人的锦衣卫,其中部分还要作为朱元璋的亲卫镇守皇宫,或作为仪仗队,随朱元璋出行。



    顶多留出一万人,去监察百万人的大城。



    朱元璋曾经在早朝上,将一些大臣夫妻间的悄悄话说出来,甚至还拿出一张画像,正是某位大臣私密的场景。



    这些手段的使用,更多的是震慑。



    毕竟不同于后世的天网,监控之类。锦衣卫的人员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他们的职责虽然非常广泛,对于百姓都有惩处的权力,但实际上锦衣卫甚少跟百姓有多交际。



    威名基本上是从坊间传言里出现。



    比如某个茶馆闲聊,某某正三品的大臣,在家里议论陛下,所说的话被一五一十的记录下来,然后被陛下仗杀。



    比较趣味性的,某某大臣,娶了小妾,结果能力不行,被陛下嘲笑。



    便就是这些流言,让锦衣卫变得极为神秘恐怖起来。



    当然,这也是朱元璋所想看到的。



    而作为一心想着谋划大事业的姚广孝,自是剥开表层看内核,对于锦衣卫的重点监视对象,从来不碰。



    譬如黄子澄,作为东宫伴读,太孙心腹,锦衣卫是不会对其监视的。






    比如某个茶馆闲聊,某某正三品的大臣,在家里议论陛下,所说的话被一五一十的记录下来,然后被陛下仗杀。



    比较趣味性的,某某大臣,娶了小妾,结果能力不行,被陛下嘲笑。



    便就是这些流言,让锦衣卫变得极为神秘恐怖起来。



    当然,这也是朱元璋所想看到的。



    而作为一心想着谋划大事业的姚广孝,自是剥开表层看内核,对于锦衣卫的重点监视对象,从来不碰。



    譬如黄子澄,作为东宫伴读,太孙心腹,锦衣卫是不会对其监视的。



    诸多皇家子孙,也是不会。



    而今日姚广孝要去找的人,便是朱元璋的外甥孙,李景隆。



    姚广孝作为和尚,又跟随朱棣,向来不在锦衣卫的监察名单中,这就给了他很多发挥的空间。



    李景隆袭爵曹国公,举止雍容,兼之又是外甥孙,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和看重。



    李景隆和朱棣是发小,朱棣当年出生在军营的时候,就跟表哥李文忠十分亲近。



    李景隆的年纪比朱棣稍小,自小和朱棣的关系极为要好。



    由于朱棣从小就表现出了极其高的军事天赋,这使得李景隆对于朱棣小时候就有一种崇拜的心理。



    这种心理就像是学渣对学霸的感触,尤其这个学霸辈分还挺高。



    虽然李景隆在学识上,可以说是吊打朱棣,但由于大家都是从军营里长大,军功和打仗的能力,才是他们认同的重点。



    朱棣小时候,并不为朱元璋所喜爱,七岁的时候,连自个的名字都没有。



    哪怕常年在外打仗,也不至于随口取个名字都没时间吧,这说明当时的朱棣,已经直接被朱元璋无视。



    这其中还有一些小小的故事越过不谈。



    长大后朱棣,尤其是七岁开始,其长相轮廓竟是越发酷似朱元璋。



    诸多儿子中,唯有朱棣,长得最像朱元璋。



    也就是这个原因,让朱元璋开始对朱棣看重起来。



    这一接触,朱元璋就发现自己这个七岁的儿子,竟然还知兵。



    到这个时候开始,也就是朱棣人生的转折点了。



    徐达的长女徐仪华,很早就在皇宫里侍奉皇后娘娘,那个时候,朱元璋和马皇后沟通一番,就有意让两人多多接触。



    直到后来赐婚。



    在婚姻关系上,朱棣是幸福的,和徐仪华算是青梅竹马,而徐仪华很早也知道,这便是自己未来的夫君。



    在马皇后那里,也时常帮忙说些朱棣的好话。



    便是这般,朱棣才能娶一代名将徐达长女为妻,更是敕封曾经的元大都,如今北平为藩地。



    李景隆面对这个跟自己一起长大的叔叔,受到来自身份,背景,能力的各方面碾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