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朱元璋遗诏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QQ文学 www.qqwenxue.cc,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 !



    从孝陵回到皇宫,朱元璋的嘴就一直没有合拢过。



    看到陵墓里的情况后,尤其朱元璋心里的石头,终于是落了下来。



    “刘和,蒋瓛,你们两个一直跟着咱,大孙的情况,你们两个最是清楚。”



    “跟咱聊聊,看是什么时候,得选个黄道吉日,将大孙接到皇宫里来。”



    到了华盖殿后,朱元璋面带笑意,对着刘和还有蒋瓛说道。



    两人一个是贴身侍卫,一个是贴身太监。作为朱元璋的贴身人,对于朱英的事情了解得非常透彻。



    包括对于大孙的身份也很是清楚。



    不像其他人一样,譬如汤和,茹瑺。



    和他们说起大孙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不信任,认为是阴谋,虽然知道大孙的事有些离奇,但就让朱元璋很是不爽。



    现在身边也没个商议的老伙计,朱元璋也只能跟蒋瓛还有刘和聊聊了。



    “陛下,既然长孙殿下的身份已经确认无误,依老奴看来,应当早日接回皇宫居住才是。”



    两人对视一眼,刘和首先说道。



    在刘和看来,长孙殿下只要回宫,待陛下定下名分,太孙之位就不会有太大的悬殊。



    朱元璋闻言点点头,说道:“咱也想让大孙快些入宫陪咱,这般住在宫外,看上一眼都甚是麻烦。”



    “大孙自小在坤宁宫里长大,或许回来住了,还能触景生情,说不准就能想起一些往事。”



    朱元璋的语气很是高兴,心中已经开始想着大孙住在宫里,就能跟着自己天天一同批阅奏章的快乐日子。



    想到这里,朱元璋自顾自的继续说道:“咱这个大孙呐,在外面经营了一番势力,现在就开始备懒起来。”



    “日上三竿才起床,这怎么了得。等大孙住了进来,咱必须得天天去叫他起床,看还敢不敢睡懒觉。”



    说着说着,朱元璋就笑了起来,听上去是责怪,实际上却是在为大孙的能力感到骄傲。



    刘和还有蒋瓛,也陪着一同笑着。



    “不行,咱有些等不急了。刘和备车,咱现在就想去看看大孙,跟大孙把事讲明白了,今晚就得跟咱一起睡在宫里。”



    脑海里,朱元璋不断的憧憬着大孙跟自己在一块生活的场景,顿时有些急不可耐。



    而今天的奏章,哪还有心思批阅,一心只想着把大孙接回来,陪在自己的身边。



    蒋瓛闻言,脸上闪过一抹深思犹豫,眼见陛下如此,迟疑片刻,咬咬牙还是禀告道:



    “陛下,臣斗胆,臣认为,现在还不是公布长孙殿下的最好时机。”



    朱元璋听到这话,本来舒展的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眼神锐利的看向蒋瓛,声音微冷道:



    “哦,你倒是跟咱说说,什么时候才是最好时机。”



    听到这话,蒋瓛心中了然,陛下这是心情不好了。



    所谓伴君如伴虎,一个回答不好,不说这锦衣卫都指挥使的差事,还能不能干下去,便是这项上人头能不能保住,都不可知。



    额头上细汗出现,蒋瓛单膝下跪劝说道:“陛下,臣对长孙殿下的忠心,便是如同对陛下一般,日月可见。”



    “只是臣认为,如今长孙殿下在文武百官的眼中,疑点重重,不如我等清楚来龙去脉。”



    “如同兵部尚书茹尚书一般,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便是觉得有人在欺朱元璋听到这话,本来舒展的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眼神锐利的看向蒋瓛,声音微冷道:



    “哦,你倒是跟咱说说,什么时候才是最好时机。”



    听到这话,蒋瓛心中了然,陛下这是心情不好了。



    所谓伴君如伴虎,一个回答不好,不说这锦衣卫都指挥使的差事,还能不能干下去,便是这项上人头能不能保住,都不可知。



    额头上细汗出现,蒋瓛单膝下跪劝说道:“陛下,臣对长孙殿下的忠心,便是如同对陛下一般,日月可见。”



    “只是臣认为,如今长孙殿下在文武百官的眼中,疑点重重,不如我等清楚来龙去脉。”



    “如同兵部尚书茹尚书一般,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便是觉得有人在欺瞒陛下。”



    “哪怕陛下亲自述说,但这等事情过于离奇,怕是很难让人信服。”



    “况且...况且陛下前不久才定下允炆殿下为太孙,如今朝中大臣,心向允炆殿下。长孙殿下回宫,势必会引发波澜。”



    “这等谣言散开,诸多镇守各地的将领在外听闻,更是人心惶惶,于我大明,社稷不稳呐。”



    蒋瓛思维清晰,语速飞快,生怕慢了一些,就被陛下打断,直接叫人拖出去处死了。



    一口气说完后,这才稍稍吸气。还好他是武人,肺活量大,不然都会被憋得喘不过气来。



    朱元璋听完后,面带沉思。



    从孝陵回来后,他就一直陷入在兴奋状态中,脑海里烙印的大孙的身影。



    听到蒋瓛的话,这才想到如今的局势。



    文臣的想法,在朱元璋看来,并不是什么大事。朝堂上的文臣,进过数轮的清洗,早就换了好几茬了。



    根本不可能有能力去反对他,或者是反对大孙。



    但是武将就不同了。



    目前的勋贵武将,各种国公,侯爵,伯爵,几乎掌控着天下九成兵马。



    对于武将的心思,朱元璋最是了解,除了少部分人外,几乎都是莽夫之流。



    说得好听点就是豪爽义气,说得不好听一点,便是有勇无谋。



    哪怕是所谓的淮西二十四名将,大部分也都是文盲出身,少部分则是后面开始自学起来。



    不同于东汉末年三国纷战,打仗十分讲究谋略。



    元末明初的时候,什么千年世家,传承勋贵,几乎全被蒙元给毁得一干二净。



    越是庞大的世家,越是被干得厉害,整个汉族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当年朱元璋起兵的时候,蒙元已经有些支离破碎,残余势力也成不了气候。



    他所面对的陈友谅,早前不过一个小吏,张士诚更是盐贩出身。



    下面率领的军队,也都是正宗农民起义部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