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朱元璋灵机一动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QQ文学 www.qqwenxue.cc,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 !



    次日,即洪武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晴。



    太子朱标于四月二十五日薨,二十八日朱棣受到消息,于二十九日出发。



    历经是十一天,于五月十日抵达京师。



    京师第三日,朱英于朱元璋第一次见面。



    现在过去半月。



    朱英在例行茶楼检查后,便朝着燕王府的方向过去。



    最近他有些奇怪,这半月以来,朱高炽从未找过自己。



    按照先前的习惯,朱高炽不说天天来,顶多隔两三天就来一趟。



    他还一直准备着如何劝说朱高炽想办法去兵仗局。



    结果人影子都没了,这就很尴尬。



    无奈之下,只好自己上门了。



    此时,大明皇宫,奉天殿里。



    也传来了司礼监太监的退朝声。



    朱元璋阴沉着脸,自奉天殿后门离开,向华盖殿走去。



    “把六部尚书过来,给咱都叫过来。”朱元璋对着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刘和吩咐道。



    “臣遵旨。”



    刘和立即快步离开,传达谕旨。



    在朱元璋没看到的角落,朱允炆看着皇爷爷直接离开,很是有些悲伤的朝着春和殿回去。



    在没有朱元璋的口令下,虽说朱允炆现在是皇太孙了,但也不是说随便就能跟着一起参议朝政的。



    早朝可以一起上,旁听。



    但是下朝后,没有朱元璋的允许,他也只能默然神伤,独自回宫。



    华盖殿中。



    现在已然是临近正午,便是十一点多了。



    当六部尚书到来的时候,光禄司那边已然是准备好了早膳,送了过来。



    说是六部尚书,实际上目前只有五人。



    其中上一任的礼部尚书,被朱元璋赐死后,目前还没人补上,暂时空缺在这里。



    其中五位尚书,分别是:



    工部尚书沈溍,兵部尚书茹瑺,户部尚书赵勉,吏部尚书詹徽,刑部尚书杨靖。



    “都坐吧,先把早膳吃了,咱再跟你们好好唠唠。”



    朱元璋语气有些不善的说道。



    他也不是针对谁,只是昨日的好心情,全部都被破坏了。






    其中五位尚书,分别是:



    工部尚书沈溍,兵部尚书茹瑺,户部尚书赵勉,吏部尚书詹徽,刑部尚书杨靖。



    “都坐吧,先把早膳吃了,咱再跟你们好好唠唠。”



    朱元璋语气有些不善的说道。



    他也不是针对谁,只是昨日的好心情,全部都被破坏了。



    本来眼看着跟大孙的关系越发亲密,今日上朝,却来了件让朱元璋很是心烦的事情。



    水灾的问题。



    黄河是古今华夏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文明。



    但自古黄河也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历朝历代斗在努力的综合治理黄河。



    今年二月八日,黄河在阳武决口。



    南宋灭亡后,到元朝时期,黄河经历一次大的治理,相对来说影响不是很大。



    但实际上受灾人数,绝对是百万级以上。



    虽然朱元璋下令,免除了受到黄河水灾影响范围内的田租。



    但更多的灾民,哪里是田租的问题,是根本吃不上饭食。



    这些灾民没有了田地,唯一能想到的活命办法,就是逃荒。



    一般来说,灾民们逃荒的方向,就是京师。



    从河南出发,到南京京师,直线距离约莫上千里地。



    古代的道路,显然不是那般好走,弯弯曲曲,灾民们只能用步行赶路。



    可没有资格使用驿站。



    普通百姓的脚程,一天大约在三四十里地的时候。



    这些逃荒的灾民,饿着肚子赶路,偶尔还要乞讨,自然更慢。



    自水灾出现,饥荒爆发后,最快的第一批灾民,用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终于抵达京师附近。



    而作为皇帝的朱元璋,显然要想办法解决这饥荒问题。



    这第一批到来后,后面自然还有大批的灾民。



    其中的难题就在于,哪怕朱元璋是皇帝,也不可能天天养着,必须要让他们回去。



    水灾治理好了后,还是要他们继续种田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