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五章 西夏吐蕃悉归汉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歼灭了西辽国敦目军团,李庆在仲云集结好兵力部属,随即自西北向东南杀入西夏。?八一W=W≠W.1ZW.CO

  历史上西夏皇帝李乾顺,在1o86年即位一直到1o39年,前期经过了母党、奸相、太后专权等非执政时期。直到1o99年,小梁太后惹怒了女真被女真特使下毒处死,才得以真正坐稳了皇位。

  这个三岁即位历经坎坷的皇帝,越常任的隐忍和机智是毋庸置疑的。

  不管嚣张跋扈的权臣还是专横泼辣的太后,都没能奈何得了他,笑到最后的还是他李乾顺。

  不过由于梁乞逋高调对宋作战多年,后来又有童贯远征党项,搞得宋夏两败俱伤,双双国力大损。

  尤其对于荒僻的西夏国来说,处境更为恶劣,若非是西域必经商道,加上矿盐和兵器马匹作为生财之道,可能早就被黄沙掩埋了。

  此次面对燕国的精锐机械化部队,更加难以招架,千里国土势如破竹,沙、瓜、肃、甘、凉、威、灵统统被燕军碾压了一遍。

  当兴庆府坦露在燕国西路军团面前时,西夏国已无兵可战,李乾顺敏锐地感觉到自己的皇位保不住了。于是自戴枷锁,带着文武百官开门献城。

  李庆当特务脑多年,自然把场面做足,亲自解开李乾顺的枷锁,携手言欢。

  当着西夏各位大臣的面,李庆信誓旦旦给予西夏加盟共和国的地位。

  同时声明保留西夏皇室以及各大官员的待遇,唯一需要的是李乾顺需要在燕京居住上一段时间,以便增进和陛下的感情。

  西夏文武百官都面露难色,但是李乾顺却满口答应下来。

  “元帅所言甚是,能得到陛下的召见朕也深感荣幸,明日就赶赴燕京。兴庆府这边的事务,就全权交给元帅了。”

  李庆收下李乾顺的兵符和印信,更是笑脸盈盈。这下抓住了西夏的财权兵权,基本上就代表西夏的主权已经被燕国掌控了。

  李乾顺走了以后,西夏政坛立即分成两派,本土派和知燕派。两派力量几乎旗鼓相当,经常明里暗里针锋相对。

  知燕派大多是商贸、边军、外交等部门人员,他们对燕国实力最为清晰,打心眼里不愿意在起战火。就这么跟着燕国混也挺好的,至少官位还在,银子更多,何乐而不为?。

  但是本土派迂腐顽固,尤其是一些倔老头子,看见李乾顺被当做人质押走了,就非常不痛快。死亡事小,节气骨气不可少,你想扣留夏皇当人质,我就要拼这老命不要也要请命。

  于是动百姓请愿,联络一些西夏军官、豪强,并不时结交一些燕国的将佐都头之类打探消息。

  李庆的眉头拧成了疙瘩,这些老家伙真是不开眼。当初兵临城下的时候,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如今好了伤疤忘了疼,居然在私底下搞串连。

  当真以为我十年特工白干的啊,没说的,收拾掉,免得耽搁我去西藏旅游。

  找来知燕派的兴庆府捕头,告知他具体地点,具体人物,并且约定好细节。那名捕头点点头,退出去不找人布置去了。

  第二天一早,西关大街的僻静宅院生了命案,当朝太傅、祭酒、御史、兴庆府大财主、大商人,还有几名掌握兵权的年青一代,九个人全部死于非命。

  依据两位幸存歌姬的说法,昨天奉命前来歌舞助兴,谁知道中途来了伙强盗,把这些人的钱财统统抢走。临走时有位官人因为舍不得钱财,威胁盗贼们要报官,所以激怒贼人,返回身把他们全部杀掉了。

  尽管漏洞百出,但是没有一个人质疑,因为本土派的精英已经基本上丧命贼手。过了七天,终于将杀害本土派的那一伙盗贼几部归案。

  砍了几个死刑犯,暂时解决了本土派的麻烦实在是时间紧迫,不然还能玩的更嗨一点。

  对于经常这样操作的李庆来说,只要掌控局势就好,目前扶持知燕派,彻底打压本土派。然后再找两个本土派后裔干掉知燕派的老大,让他们自相残杀,很快就会把兴庆府搞得怨声载道。

  那时候再由燕国出面协调解决,各打五十大板,利用金钱攻势推行民意代表,再将改良版的高丽模式复制一遍,西夏就妥妥的良民。

  经过一个月的休整,西征军团重新补齐病原和装备,同时武装了西夏两万步军。李庆率先派出小股西夏军骚扰吐蕃和西夏边境的藏民,抢夺人口、粮食和牲畜,一见到部人全部死于非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