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四年1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春去春又来,花开花又谢。

  寒暑交替,月转星移。

  时间弹指一挥,转眼小文和小武已经出国学习四年了。

  原本两年前几个就应该回国。

  但这几个却都申请延伸了一届。

  他们一致认为两年的时间,他们没学到多少东西。

  小文、小武和棉棉的通信一直比较频繁。话题也是多且杂而广。上至天文地理,下到人文风貌,而且每次都要寄回不少的书籍。有管理的,更有种植方面的,还有异域风情的服装与小饰品及化妆方面的。

  当然了都是原文的,不带翻译,也不考虑棉棉能不能看的懂。

  无奈之下,棉棉只好找姜衡和郑彩云,又把外语给拾了起来。

  毕竟自家老爸赵安国还眼巴巴等着那些种植、管理方面的东西翻译过来先睹为快呢。

  李奕刚同宋思远也偶有信件过来。但都不多,更多的时候是寄一些东西,如衣服,画报,或者他们认为棉棉可能会感兴趣的一些东西。

  相比李奕刚,宋思远的来信和寄东西能更频繁一些。

  四年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其中发生的事情真是太太太多了。

  首先,赵粉宜毕业了,并没有留在省城里教学,而是回了村里学校。

  又是引起了一番轰动,大家都私下里议论,这才飞出了山窝窝,结果又飞回来了,这书不就白念了么?

  同出去上学不同,赵粉宜不是一个人回来的,带了一个对象一同回来了。

  是那种直奔结婚而去的。

  名叫韩山。一个看着挺斯文的青年。

  乡里新来的领导的魄力更强大,接手郑红旗的工作后,确实用了心思在上面,一个个优惠政策的出台,吸引了越来越多商家到乡里来。

  乡政府出面为中介替各村组织和商家牵线,象征性收取中介和管理费用。

  各村自己也拿出诸多优惠政策。比如,俺们合作社为往来合作伙伴提供的免费停车、吃饭、住宿等等。

  新的一年里,国家出台了系列的法律,设立了相关机构,使得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化了。

  有了税收支撑打底,再加上各种管理费用,手续费用,乡政府财政的收入上的不止一个台阶。

  一村一品至此可以说的上是很有成效的了。

  并且,由俺们合作社牵头,各村组织自愿成立了一个组织:山村商业协会。

  负责各村组织间产品相关的问题,资金融通问题等等,没事了各村头脑在一起聚聚,取取经,学习学习经验,有了商机,大家互通消息。

  郑红旗在省上也一样,把自己管理的区域侧重于打造成西部商业圈。

  大力加大招商引资。

  这次不仅是山根绿色生态园,俺们合作社,山村商业协会下面许多的组织都或多或少的携手郑红旗,投资商业圈。

  东西路卖南北货。往来的客商不仅带走了本地的特产和物品,同样也带来的其他地方的特产和物品。

  郑红旗为了扩大招商引资,还专门跑了好几趟国家政策比较宽松的沿海城市,学习他们的经营理念,结合自已所处城市的特点,再加以完善优惠政策,加快资金的吸入。

  当经济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的时候,教育问题被山脚下的人们连同部队领导提到了日程上。

  县、乡两级领导会同部队以及乡、村各组织有人的出人,有钱的出钱,半公立半捐赠的建立了本县第一所集幼儿园,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在内的军民大学校。

  学校的模式按师范学院的的样子做了下来。

  唯一的区别就是,学色生态园,俺们合作社,山村商业协会下面许多的组织都或多或少的携手郑红旗,投资商业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