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一起来动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令人喜悦的季节,当然了离不开的是辛劳。

  由于大家是提前规划好了的。所以落完了花生、红芋后,几个半大的孩子就直接扑到山上去了。

  首先扒拉回来的是柿子和葡萄,家里的何月香带着自家亲妈老太太哄着仨个孩子,把那些葡萄快速的整理出来晾晒在后院兔棚的屋顶上、赵安国提前用木头放着的盖帘上支好的架子上。

  赵安国的木匠操作间挨着墙可是放着一水溜的大瓦缸,就是专门给这些宝贝准备的。收拾完了葡萄接着开始削柿饼。柿子还没弄完呢,板粟又回来了,敲了粟壳取了粟子,还得把这些粟子处理收拾好,不然很容易生虫子的。

  最后回来的是一些青枣、核桃、松子之类的坚果类的,量比较少的东西。前前后后,早出晚归的花了一个多星期。

  这些是几个娃娃跑的。

  等到地里的活计差不多结束了,分了秋粮,开始准备春小麦的播种的时候,几个大人抽出两天时间专门上了山。好家伙,那成绩明显不是几个小的能比的。

  晚上的时候,大家把包谷都先扔到一边了,把山货先加班加点的处理好了以后。各家才开始摆弄起自家的包谷来了。

  棉棉家里今年秋里的包谷和去年相比能少点,毕竟后期何月香是没上工的。活计做起来能快不少。反而是这几家里完的最早的。

  紧接着是何平安家里的,何平安家里也是因为三妞生产,有段时间没有工分,所以分的粮食是仅次于赵安国家的。

  张国庆家的能稍多些,俩口子今年都没塌过一天工,天天还早起做一板豆腐。日子过的是越来越有劲头,所以今年是三家里面分的包谷最多的。赵安国家和何平安家忙完后,又都去给张国庆帮忙,人多干活快,两晚上就把余下的活计干完了。剩下的就是老屋里,老屋里今年的包谷一如既往的多。而且,因为王桂兰坐月子,干活力度小了很多,所以包谷堆的就比较多了。众人拾柴火焰高,天天晚上,一堆人围着包谷堆听着广播剥个大半夜,也就是几天的工夫,就整利索了。

  何平安抽空骑着自行车回了趟山里。

  山里家里的老爸急的都不行了,何平安再不回来,老人都准备出山去找呀!山里人靠天吃饭,包谷的收成远不及山外,庄稼早早就结束了。这也是何平安老娘能住到山下去落粮食的原因。因何平安的叮嘱,老头悄悄的给自家户里的几家打了个招呼,大家弄了不少山货下来,就等着何平安这边的消息呢。何平安回家也是因为这事。走了几家,看了看山货的质量。

  山里人本来就纯厚,尤其是听说给自家人找的,价格也可以,所以都是紧着好的弄的,一个有虫眼的都没有。

  何平安直点头,和大家说好了送下去的时间,又让自家老爸给里面的老丈人家捎了话,说了日期,再三叮咛了质量不能低于村里的,这才骑着车子回了。到家就赶紧找了姐夫,把山里的情况说了。

  赵安国听了直点头,忙把自家的钱都捋了捋,怕不够,又把几家手的存钱都要了过来。

  到了约定的日子,山里下来了满满三架子车的东西,把何平安先吓了一跳,当时看着好像没有这么多。

  大家先小心翼翼的把葡萄给下了下来。免得压碎了。

  原来何平安当时看的时候,葡萄还在树上长着呢,大家怕采了不好弄,等这边把事情摇实了后,临到日子才出的手。

  这次拉下来的以板粟居多,其次是大枣,核桃、还有部分松子外加一部分葡萄。

  赵安国借了杆队里的大秤,过了重量。

  约好了钱一个星期后由何平安带回去,硬是留着大家吃了一顿热呼呼的连汤面,这才放了喜笑颜开的众人回去。

  临了走的时候,有个年纪较大,何平安叫伯的人偷偷对着何平安说:“麦粒,你问问你姐夫,看人家要五味子不?咱山上那东西多的很,而且还好!这要是能换成钱,哪怕便宜点,咱村里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何平安若有所思,很爽快的答应了:“行,我问问!”

  最后还是找了个时间问了下赵安国,赵安国也说不上来,只说承诺给打听打听。

  众人又是几天忙呼到半夜。后院大缸里都塞的严严实实的了。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赵安国家里新的一年里的头波山货,由赵安国炒了出来。

  郑红旗是提前知道的,早早就追问山货啥时候炒。

  当天,郑红旗早早借了辆车就跑来了,直接揽走了刚出锅的全部山货,连带着棉棉给推荐的花篮也要了二十个,打包走了。一口给自家留的都没有。

  郑红旗说了:“这就是你家自己出产的,啥时候你们自已吃不成呀,非得要和我抢这一口!”

  那个,只能  约好了钱一个星期后由何平安带回去,硬是留着大家吃了一顿热呼呼的连汤面,这才放了喜笑颜开的众人回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