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打豆腐、蒸馍馍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日子忽悠一下就到了腊月二十七。

  二十七一大早,赵兴国和赵粉宜早饭都没吃,早早的就跑到赵安国这边来了。

  不为别的,就为打豆腐。

  自打赵安国能做豆腐了以后,只要有时间,就应大家的要求,给大家做点吃吃。

  大家就没吃够过。

  要过年了,两家人商量了一下,多做点豆腐吧。反正黄豆有,全生成豆芽也吃不完,熬稀饭也用不了多少。

  多打豆腐,做豆干吧。

  今年两家的年礼有两样都变成送豆腐、豆干和豆腐粉条包子了。

  光看泡的豆子,就知道豆腐做的量有点多。

  棉棉都发愁。

  又没冰箱,放几天还不坏了。

  谁知道人家赵安国跟本不再意。

  “放不坏,两家一分也没多少!初一吃一天,初二一走亲戚,初三再一吃,再卤一些。没啥剩的了,初五都吃不到。再说了干冬湿年,入了冬到现在滴雨未下,

  今年过年肯定有雪。吃不完了,雪里一埋,坏不了。”

  好吧,赵安国把自己当天气预报了。

  话说,难到过年整天吃豆腐呀,办豆腐宴呀!

  事实后来证明,人家赵安国的眼头还是很准的。

  无论是天气预报还是豆腐宴。

  二十七一天里,两家的人大大小小的吃了三顿豆腐脑。

  敞开吃的那种。

  还有和赵安国、赵兴国相好的撵到家里来,要求给换点豆腐的。

  不管你要不要,黄豆都给你提来了。

  村上的领导班子里,也派人员过来打了招呼,几家里,必须每家留五斤豆腐。

  这下子,直接两板豆腐都不见了。

  早上赵安国才说的干冬湿年。午饭后,天就开始阴开了。浓浓的阴云越积越厚。

  风卷着云涌动。刮在人脸上,如刀割一样。眼见着要下雪了。

  大家不由自主的加快了干活的速度。等到傍晚的时候,天上就飘起雪花了。开始是下的是糁子雪,后来的雪片越来越大,像撕破了的棉絮,这一带少见有下这么大雪的时候。

  棉棉直接朝着赵安国竖起了大拇指。老爸威武!赵安国心照不宣的笑着接纳了。

  雪花飘飘洒洒的下了一夜。天将将亮的时候才停了下来。

  二十七晚上的时候,何月香就起了两大盆的面放在炕角里了。

  然后,施施然的抱着被褥挤儿女去了。

  没办法,烧了一天的炕,睡不成。

  二十八早上天还没亮,何月香就和赵安国就起来蒸馍馍了。

  这个时候蒸馍馍很重要。

  因为馍馍不光是拜年走亲戚的时候的一项重要的礼。还是过年带客时的一个重要的吃食。而且一般家里,初五之前是不会蒸馍的,所以还要蒸够这几天自家吃的馍馍。除此之外还要蒸敬爷,就是敬灶爷、财神爷、土地爷用的花花馍。前些年都被打倒了,这些年农民又把它偷偷的给敬起来了。还有一个就是旦旦馍。是一种特别特别小的馒头,有讲究的人家,顶部点个红点。这种旦旦馍是专门用来回礼的。过年的时候,拜年的晚辈拎着礼来。回家的时候长辈们会给拎着的提货笼子里放上些旦旦馍,不会让人空着回去了。

  条件稍微好点的人家,除了馍馍外,还会蒸点包子。

  包子那可就是大礼了。

  很少有人家蒸包子。就是有,最多是一锅,蒸点萝卜包子。

  何月香和赵安国的计划是二十八蒸各式馍馍,二十九再蒸几锅包子。

  棉棉、小文和小武说了要吃肉包子、豆腐粉条包子、浆水菜包子,韭菜鸡蛋包子,还有泡菜包子。

  到时候,每家吃的馍馍。除此之外还要蒸敬爷,就是敬灶爷、财神爷、土地爷用的花花馍。前些年都被打倒了,这些年农民又把它偷偷的给敬起来了。还有一个就是旦旦馍。是一种特别特别小的馒头,有讲究的人家,顶部点个红点。这种旦旦馍是专门用来回礼的。过年的时候,拜年的晚辈拎着礼来。回家的时候长辈们会给拎着的提货笼子里放上些旦旦馍,不会让人空着回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