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公主祭祖(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马车到了松林坡山脚,一行人下车步行上山。沿着山路向上,只见大大小小的将军墓在山间林立,庄严静谧,整齐肃穆,像一支待命的军队。山岭间长满参天青松,身姿笔直,苍劲挺拔,英气勃发,青松伸枝相迎,枝枝相连,守护着山间的英魂。许多墓前还留有祭拜的痕迹,据说每年都有许多百姓自发前来祭拜,祈祷亡灵安息,护佑家国平安。

  这里原本是太祖皇帝赐予沈家的一块墓地。大周开国两百余年来许多为国效忠的将军与烈士,随军牺牲后,或无从考究原籍,或无亲故认领尸首,或家乡太远无法死后还乡,皆葬入这片松林坡。他们中有的年纪轻轻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有的一生护国卫边立下战功赫赫。许多人的故事早已不被渐渐记起,但仍是百姓们精诚守护的亡魂。

  这片松林半山腰上有一座最高大的陵墓,看起来就像一座小山丘,墓前有一块汉白玉碑,墓碑左右各有两尊汉白玉雕的骏马,碑上刻着‘大周故开国元帅沈讳凌峰之墓’。墓的附近还有一座长廊,长廊下绘着沈元帅助太祖打江山的一生事迹,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大周皇朝。而沈家历代子孙的陵墓以沈凌峰的墓为中心向四周分布。

  沈玉茗是第一次来坟前拜祭祖先,第一次如此真切地了解自己的身世。在这之前,她对于父母的印象,是惘然谷中摆于香案上的两块默然无语的黑色牌位,是令师尊怅然若失又不愿多言的故人,是外婆心中痛惜的英年早逝的佳儿佳婿。她用扫帚仔细地扫拂着陵墓前残存的香烛与墓碑上的枯枝。可能是清明才过,坟茔时时有人清扫,四周倒不见杂草丛生。

  一应祭拜仪式完毕,沈玉茗举起酒杯率众人站在老祖宗沈凌峰的墓前,神情肃穆,“沈家列祖列宗在上,玉茗不孝,竟不知父母被害,罔顾生育之恩。南诏外婆和舅舅对我有养育之恩,如今遭逢劫难,玉茗又无力救他们。望祖先保佑玉茗查明父母去世的真相,找出真凶,保佑玉茗此番能解救南诏。”说完拜了拜,将酒洒在了坟前。

  接着,沈玉茗又站在了父母的坟前,然而坟茔静默,已经不能告诉她有关于过去的任何秘密。隐隐有人声从林间穿越而来,声音越来越清晰,似乎是朝着他们的方向来。不一会儿,他们听清是有人在吟唱,“马蹄声惶惶,践乱我心房。沈家好儿郎,执戟上战场。朔风万里行,兵气日月光。将士胡不归,只为保家乡。”歌声沧桑而浑厚,悲凉而悠扬。在松林坡的上空回荡

  林中隐隐约约可见一位身躯佝偻的布衣老人挎着篮子拄着棍子而来,老人步态蹒跚走得很缓慢。远远地看见他们一行人只略微瞧了一眼,也没用停下来,便径自走到沈元帅的坟前放下篮子。篮子里装着香烛纸钱和几个果子,老人拿出果子当作祭品开始跪下祭拜。

  沈玉茗和几个丫鬟被吸引,纷纷忍不住走上前去。老人在周围异样的眼光中依然自顾自地进行着他庄重的祭拜,口中不时念念有词。见他终于烧完纸钱,老石站在一旁忍不住问道,“老丈是专程前来祭拜沈元帅的?”

  老人答道:“林间穿越而来,声音越来越清晰,似乎是朝着他们的方向来。不一会儿,他们听清是有人在吟唱,“马蹄声惶惶,践乱我心房。沈家好儿郎,执戟上战场。朔风万里行,兵气日月光。将士胡不归,只为保家乡。”歌声沧桑而浑厚,悲凉而悠扬。在松林坡的上空回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