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骚包魏公子(上)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大周的兵力总分三层,守卫都城的军队、各地方府衙招募的地方府兵,驻守边防的边防兵力。大周开国皇帝为了巩固权力,控制军事力量,在都城集结了大周的主要兵力。而长安城的兵力也分三部分,宫城内的御林军,司职皇帝的护卫,负责整个宫禁的安全;皇宫以外长安城以内的禁军,兵力是御林军的两倍,负责守卫整个长安城,是皇军的主力;第三部分就是驻守在长安城外,城郊郊县的虎贲军。虎贲军是守卫长安城的最外面的一道防线,士兵数量与禁军相当。与禁军护卫应援之势。若遇战事,虎贲军常被调遣驰援前线,若是遇国家内乱时,虎贲军又可转攻为守,守卫长安城,其作用灵活,地位极重要。御林军、禁军以及虎贲军在长安城形成内、中、外三条防线,牢牢地将大周都城守住。各地府衙会在当地募兵形成地方府兵,太平时期用于维持地方治安,战时也会被抽调前方。驻守边防的军队则是掌握在剑南、安西、河东三镇节度使手中。

  大周各朝以来,御林军以及禁军都是由皇帝直接控制指挥,御林军和禁军统领绝对效忠于皇帝,是皇帝的最信任的人。而当年上官太师就是骗取了李泽盛的信任,掌握了长安城内的禁军,后显露出狼子野心,逐步蚕食长安都城的兵力最后登上权力巅峰。沈家自开国以来在军中颇有声望,历代沈国公均是大周军事的最高统帅,领一品天下兵马大元帅职,亲自统领虎贲军。并且,战时大元帅持兵符可调动三镇节度使。自沈家军没落,没有留下继承的世子以后,上官忱趁机吞噬都城内外三层兵力,手握兵符身兼兵马大元帅之职。然而远在边疆的三镇节度使不服上官忱,宣称仅尊圣令,不听从兵符调遣,各自于边境拥兵以观其变。

  而现在的虎贲军统领,就是魏仁斌的父亲魏岩。想当年上官忱得皇帝信任做了禁军统领,沈明虽然去世,但新任虎贲军统领和御林军统领均为沈明父亲的旧部,这两人依然效忠新皇帝。彼时皇帝未曾疑心过上官兄妹,他兄妹二人开始不断在朝中安插亲信,独断政事,渐渐露出不臣之心,等皇帝反应过来为时已晚,已有掌控不住上官氏族的迹象。正当皇帝准备想办法制裁上官忱时,上官忱先发制人,联络了当时在虎贲军中还是小小副营长的魏岩。

  而魏岩是上官忱长子上官琢行在太学时的同窗,又同一年一起参加武举考试,后来还一起在同一个军营中待过,一起上过战场打过仗,二人私下里常有来往,算是有过命交情的至交好友。上官琢行出面劝说魏岩,晓之以利,动之以情。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魏岩在短暂的挣扎后决意投靠上官氏。魏岩被策反后,联合自己在军中的亲信,以虎贲军统领意图不轨为由连杀了虎贲军统领及好几位中郎将,迅速控制各营,并与上官忱里应外合最终拿下虎贲军。魏岩可谓是上官忱掌握大权的一大功臣,多年来深得上官忱信任,是上官忱的一大心腹,能让上官忱放心大胆地将虎贲军交于他统领。魏家也于长安城中迅速崛起,由名不见经传的小门小户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权贵之家。

  芙蓉江上赏芳宴族的迹象。正当皇帝准备想办法制裁上官忱时,上官忱先发制人,联络了当时在虎贲军中还是小小副营长的魏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