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皇嗣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神都洛阳,东宫,殿阁楼台是那般壮丽豪贵,然而气氛略显沉闷,非天家的威严肃穆,只是单纯的沉凝。

  这段时间,由吴孝杰、许世德“械斗”而死,牵出的“越王余孽”之事,让脆弱的东宫处于纷扰飘摇之中,流言蜚语,未尝平息。来自某些人的恶意目光,不曾有片刻转移。

  也就是皇帝出巡,近来被压制得几乎窒息的东宫,方能喘息几口。

  阁楼之中,皇嗣李旦,安静地坐于案前。三十多岁的李旦,面容之上带着远超其年龄的老态,两鬓间夹杂着几许明显的灰丝。蓄着一抹胡茬,胡茬上似乎都凝着愁绪。

  虽是皇嗣,一身穿着却甚为简朴,粗淡的灰袍,没有玉饰伴身,发髻也只由一根木笄束着……

  怀中抱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丫头,刚两岁的孩子,话还说不清楚,不知事,只是以天真懵懂的眼神望着父亲。

  低头逗弄着爱女,偶尔能够蹦出一句“父王”,让李旦心情舒畅些。盯着洁净白嫩的脸蛋,李旦似乎看到她的母亲窦妃的模样,眼神之中流露出一丝哀伤。

  “父王!”又是一声稚嫩的呼唤。

  李旦回过神来,嘴角强行挂着点浅笑,眼中柔色更甚,满是浓浓的舐犊之情。

  “启禀殿下,乐工安金藏到了!”一名内侍,步入阁中,朝其报道。

  手中动作稍顿,只是轻点了两下头,幽幽一叹,将怀中的爱女交给乳母。

  缓缓行走在宫墙之内,东宫很大,殿宇繁多,一路行来,瞟着周边的卫士与宫人,李旦神情更显落寞。如今那些人的目光,只会让他如芒刺在背。

  路过一处偏殿,脚步顿住了,自里边传来一阵清脆的读书声。隔着殿门,透过缝隙朝里看了看,是他的三个幼子。临淄王隆基,巴陵王隆范,彭城王隆业……

  驻足倾听了不短的时间,没有出声,只是背着手,悄然离去了。

  自去岁初的谋逆风波后,安金藏彻底被调到李旦身边侍候。

  殿中,传出一阵悠扬的乐声,安金藏摆弄着乐器,为皇嗣奏。良久,乐止。此乐工虽是个胡人之后,却是能够交托腹心的。

  几年的皇嗣生涯,李旦日子过得很苦,避过了一次次阴谋暗箭。于更加小心谨慎的他而言,能有个生死之交,着实不容易。

  “殿下,湖州那边有消息了!”扫了眼殿外,安金藏小声向李旦禀报道。

  身体一绷,双手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二人距离靠近了些,李旦有些紧张地低声问道:“结果如何?”

  去鞋履,自鞋垫之下掏出了一封信笺,在空气中摆了摆手,方呈给李旦。

  李旦也不嫌纸张上残留的淡淡异味,摊开仔细了一番,良久,重重叹了口气。沉凝的表情,微微舒展开来:“这一劫,算是避过去了。狄公,真乃忠良纯臣!”

  同时,面上亦有后怕之色:“谁能想到,堂堂的皇嗣,竟为一鹰犬算计到这个地步,而茫然不知。如不是冒险让成器出洛,若不是恰好狄公在湖州,正巧查到刘查礼……”

  嘴角噙着苦意,眼神之中透着悲哀:“孤这个皇嗣,当真是谁都可以算计!”

  安金藏自然是看过书信的,能够体会到李旦的心情,受其情绪所染,眼眶亦有些泛红,深作一揖,泣泪拜道:“都是臣等无能,累殿下几度为奸人所陷。”

  淡淡地笑了笑,李旦摆摆手:“起来吧,你也不用宽慰孤了!这么多年,明枪暗箭,都习惯了……”

  看着李旦那一脸疲态,有些分辨不清他究竟是豁达还是颓丧,安金藏还是上前两步跪下,动情地劝慰道:“殿下,如今朝中虽奸佞猖獗,诸武弄权,兴风作浪,但仍有狄公仁杰、崔公元综、杜公景俭这般忠贞纯良之臣拥戴。天下心念李唐的仁人志士更不知凡己,皇帝终究老了,终有一日,会还政于殿下,恢复大唐神器的!”

  “闭嘴!”听其言,李旦脸色微变,随即冷斥一声,顿了顿,方道:“这些话,不要在说了!”

  闻斥,安金藏表情一讷,随即惶恐拜倒:“下臣失言!”

  他却也自知,情绪来了,话说多了,心虚地瞥了眼殿外,若不是怕弄出太大的动静,当真要赏自己几个嘴巴。

  慢慢地,李旦表情平静下来,眼神却有些飘忽:“也不知,此次,皇帝会怎么处置我父子……”

  不待安金藏接话,李旦又自哂道:“能保住性命,又还能再苛求什么?只是这:“都是臣等无能,累殿下几度为奸人所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