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衡央书院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大周开国时,各学派林立,儒家墨家法家兵家道家等各种学说百花齐放,然而此等百家争鸣不似古时春秋战国为争道统,而是一群信奉自家学说而聚集在一起的同道中人,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大周立国初,圣祖推崇百花齐放,因此并不只尊儒家治国,而是取有所长,弃有所短,虽然几经把持各朝代的儒家有所不愿,然而百废待兴下的大周在战争的洗礼下早已没了儒家所定的条条框框,各大学说纷纷冒头向天下展示,分布大周各处宣扬自身信仰。

  然而,经过几百年来的发展与淘汰,最终有四大家顺应时代成为大派,其四大学派下弟子最多,在大周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便是儒家,法家,兵家,墨家。

  而四派中儒家最势大,多为世家氏族,大致集中于正南西南西北三地,出仕者最甚,朝堂上官员几乎有三分之一出身儒家。

  随后是法兵墨三家势力并立,瓜分其余五地,兵家于正北,大多投身军营,墨家于东北正东,大多为侠,法家于正西东南,大多为大周律司。

  四派弟子基本占据大周朝堂官员八成,剩下两成,一是皇室宗族,二是其余学派。

  本来四派虽因理念不同而有间隙,但大多还是为了芸芸众生,因此较为和谐的并存,除了墨家儒家两家真正对头,但也并不起大纷争。

  然而自承帝之父,恭帝在位的后半生期间至承帝继位,中间胡人四国有起纷争,扰乱大周边境,恭帝取号为恭谐音同攻,便是想收回关外失地,因此主张趁此机会出兵覆灭四国。

  同恭帝理念相合的皇太女,更是奋勇自荐,代父亲征四国,父女两个联合自然压下朝野不战之声。

  而皇太女也不负盛名,骁勇善战直把四国联军打的节节败退退回关外,眼看要一鼓作气收复失地,皇太女却突然旧伤复发,伤势之重不得不回皇都。

  随后四国适时递来求和文书,朝堂文武也纷纷成为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

  主和以儒家为首,主战以兵墨为首,法家中立,主张先治内再安外。

  如此两派争执不休,直到皇太女因产子难产而死,恭帝心郁太女病逝,承帝顺应遗诏继位,是战是和还是尚未定下,吵个不休,最后天下四家也因此分为南北两派。

  因主张力战的兵家和墨家势力分布于北,称为北派,其代表书院共有四院,被称为北派四院。

  相对的,则是以儒家为首的主和派,为抗主战北派,称为南派,也有其代表四院,分布于中州以南。

  但是儒家中却也有主战人士,因此南派主和代表势力主要还是西南西北,有南派四院,而在正南一地一分为二,偏东南而主战,却是北派四院之一。

  便是为南派不喜的岳麓书院,世人笑称其为胳膊往外拐。

  这便是南派北派的由来。

  喜读各种野史杂记的闵清,对此由来略知一二。

  然而有趣的是,闵清需要入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