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改革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路走来,闵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好些摆小吃摊的老板,在靠近他的桌面上摆了一沓报纸略有二三十张,有些食客坐下吃食,还会顺手买一份报纸,或是吃完把报纸往胳肢窝下一夹,悠哉的走了,或是吃完无事,便坐在那里阅报,有时还与周围人热切的讨论。

  间或也有路人走着走着,看到那里有报纸,便会上前询问价格,或是会买上一份。

  看的多了,便发现不仅仅是小吃摊,还有好些小茶馆也是这般,但凡是还附带卖报纸的,生意都远比同行没卖报纸的好上一些。

  去打听一番后,这些报纸一般都卖六文钱,比之正规的发售报纸门店贵一文。

  去门店批发三十份报纸不过150文,但是放摊上转手一卖,又不费人力物力,就能白得30文,果然天底下的百姓都是聪明人啊。

  这么快就从其中谋取了利益,一般能去小摊吃东西的人,家境也不会太差,有时吃个饭发现,哎这里也有报纸买,不过贵了一文,但是不需要再走好些路啊,就顺手买了也省时间。

  现在的祁冬县城内,只要出的起五文钱的,基本都会每期买一份,不然你走出去碰到熟人,一聊起谁谁谁上报纸了,今天讲了什么,你说不出来那多没面子,朋友也会认为没有共同话题而慢慢疏远你。

  如今的万卷期报,因为价低把文字全面面向大众,已被人们认为能买得起一份报纸是倍有面子的事,看,那些读书老爷们有的我也有!

  由此及彼,不知道另外三县如何了?

  这一年间又较为艰难的陆陆续续开了两家分社,加上阳县共有三家,只等在珠县也开设起来,由祁冬县为中心点,和府州相应,那么整个湖州遍地开花也不远矣。

  想到这里,闵清快步走向万卷报设。

  由于报社报纸的新颖,高掌柜起初不能很好的运转,后来被闵清培训教导,加之他以往的从商经验,现在已经能较好的管理报社了,因此闵清也不像从前那般忙碌。

  到了报社核对了各分社的财政情况,心里有个数,便和高掌柜说道:“可有郎君消息?

  高掌柜忙道:“有的,前不久,主家便捎了路家送信来。”

  难得,这两年快过去了,也就写了两封信。

  接过高掌柜递过来的书信,开头照样是一番问候,嬉皮笑脸的用词让闵清很是亲切,仿佛青弥仍在眼前一般。

  不知道白露青弥这两人怎样了,特别是白露,书信都不给寄一封,没良心的丫头。

  慢慢看下去,越看越欢喜,这两年来,青弥和路元合伙已在府州买了三间书铺,书坊一应事宜也准备完毕,就待闵清这边准备好,他们便在府州开建分社。

  至于为何一定要在珠县开分社,才算准备好?

  祁冬县处于湖州中心偏北州,在湖州各县里,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下等县城,这还是占了地利便宜,原因便是周围四方有四个县城包围着,各通往与湖州相接的四洲,且各县与祁冬距离都相差不远。

  但是,祁冬县无水运,这是闵清最为头疼的,报纸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便是及时性,而祁冬县的陆路交通实在太慢。

  好在,周围四县里,阳县是往北的通商大县,当时闵清第一选择在此开第一家分县,便是因为商人的逐利性。

  珠县是个大县,算上周边乡镇,人口多达十万人。

 &em喜,这两年来,青弥和路元合伙已在府州买了三间书铺,书坊一应事宜也准备完毕,就待闵清这边准备好,他们便在府州开建分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