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借书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躬身稻田手不闲,挥汗如雨轻舞镰。

  说的却正是繁忙的秋收景象。

  闵家大人们天还蒙蒙亮,便起来拿着先头晚上蒸好的干粮出门去地里,独留闵氏在家生火做饭,闵清也没有闲着,跟着早起给闵氏烧火,做些轻快的活。

  等早饭做好,太阳也升起来,天气变热,便招呼闵江去地里喊大人们回来吃饭。

  此时的白天,比往年更热,白花花的阳光直刺的人睁不开眼,众人只能挑早上和下午至傍晚的时间去秋收,不然被那太阳一晒,都不知道要脱几层皮。

  也因此,一日三顿改为两餐,而之前买了好几斤肉,闵氏也颇为舍得,每次下工回来的饭菜都有肉块,还拿出攒着的鸡蛋,打两个放碗里,再加点水就能蒸一盆滑嫩喷香的蒸鸡蛋。

  油盐肉都舍得,又换着花样做,等忙过了好些天的秋收,闵家的田地都收完了,又趁着天气好将粮食铺开暴晒,入了仓房,一年之中,农家最重要的秋收时刻完美落幕,众人这才放松下来,便发现大量劳作也没瘦,反而胖了点。

  倒是让闵清极为满意,又因为得空,便开始琢磨自己的学业。

  自上次县府礼房来报喜那日,已经过了十来天,闵清那工科第一带来的热闹也逐渐冷淡,闵清这才能放空大脑,摈弃外界干扰专心打算县试之路。

  那日一梦,犹如当头棒喝,将这些年她隐隐的自豪与自负给打醒。

  三岁开蒙,四岁入学,八岁联考便取得工科第一,放在真正的孩子身上,真可谓是天纵奇才,莫不值得骄傲自负。

  但随着年岁增长,脑中一些记忆随之清晰,她曾猜测,那是否是她的前世,而她所谓的天资只不过是比常人多一份见识,哪怕这份见识曾经属于她。

  但她现在是闵清,是在这个大周朝代,所有的规章制度与记忆中都不同,她的路在哪?又该怎么走?

  闵清这些年的清冷沉稳,并不是自身阅历所培养起来的,而是在有意识的模仿脑中的另一个自己,那个自己优秀完美,远比农家女出生的自己高贵,但是,为何那个自己还如此不甘?

  闵清现在还没有答案,或许等她见过更宽广的天地,便会懂得。

  此次联考,工科是她占了便宜,因为有几题是县试班才会学的算经知识,因此闵清没有大意,县试之前的工科学习,也是她必须提升的一个重点。

  另一个便是文科,她的小楷虽工整,但远称不上灵秀,若想有所进步,还是须得去寻碑帖来练,写出自己的风格;另外便是杂文国策,积累不够,行文用词中规中矩无出彩之地,这些都需要常年累月的与练习。

  那,家里的四书五经可是不够,可是得课外了。

  这便需要去书肆购买了,又是一笔大花销。

  不过花销再大,也有结果的那天。

  但不妨,能省一点是一点。

  闵清想到一个人,嘴角微微勾起。

  下午,教了两个小学生闵江闵念一些算术小技巧,又背了一篇孟子,布下作业便让两人自行去玩。

  自己便在房里,先练了几个大字找找手感,又看了会四书五经,待心灵空净,方才伏案写书。

  不久便要开学,她势必没有时间再专心写书,但是此后她花销越来越大,这门收入也不可放下,便趁着休息赶紧存稿。

  待写的差不多,天色也不早,还有个把时辰便是晚饭了,闵清便又找出算经笔记,上面从易到难各种知识都进行了分门别类归纳整理,且有经典例题在旁佐证,让人一看便一目了然。

  重点考察以及难点也标了出来,旁边还有注解思路,整本小册若是流传出去,大概会成为算经偏科的童生学子争相购买的重点书籍。

  原因无他,这本小册几乎囊括了算经考试考点,有了此书,复习时也不至于两眼一抓瞎,看什么什么没看了。

  手里拎着那本小册子,跟闵氏打了招呼,又去外头把闵江拎回来让他好好看着小三儿,便把双手背在身后笑容满面的出门了。

  闵江难得看闵清如此外露情绪,学着闵智的思考习惯,手在下巴上一捋一捋的,斜眼看摇篮里的小三儿,故作深沉说道:“阿姐一笑,必有人倒霉。小三儿,你怎么看?”

  小三儿睁着乌黑晶亮的大眼睛对着闵江一笑,一股便便的臭味便弥散开来,闵江被气的吐血,一张脸都绿了:“阿奶,小三儿又拉粑粑了!”

  这边闵清一出门,便恰好遇到也正出门的闵正。

  两人向来不对头,或者说是闵正嫉妒闵清,单方面的讨厌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