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闵家有明珠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正月春节过后的清晨,天气还是有点凉,又难得一年到头不用忙碌生活,闵家村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沉浮,村口旁的小树林里却早已传来阵阵稚嫩清爽的朗读声。

  一个穿得圆滚滚,扎着丸子头的四岁小童,昂着头在清幽小道边慢跑边朗声背诵。

  待太阳慢慢爬上山头,阳光透过丛丛树叶落在小童身上,三字经百家姓古文观止等小孩读物已经全部背完。

  热身完毕,闵清清咳一声,拿过腰间娘亲用晒干的葫芦给她做的水壶,里面还剩一点娘亲早起给她烧的开水,一口气饮完润润嗓子。

  闵清抬头看看天色尚早,抓紧时间开始背诵复习前段时间自学的《孟子》。

  自从三岁过后,闽清向来浑浑噩噩的脑袋突然为之一清,前尘往事模模糊糊的开始忆起。

  只是大概年岁还小,大多事情似懂非懂,心底也一直有一个隐隐约约的声音,听不清楚。

  但小小的闵清却是开了智一般,开始央着父母教她读书。父母惊喜女儿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向学之心,只是年岁尚小学堂不收,便两人挤着时间翻出以前读书时的书笔,教她读书练字明理。

  闵清天赋较好,又勤奋努力不似平常小童贪玩,不分寒冬酷暑每天坚持清晨晨读锻炼,白日父母没时间教她,便自行翻看家里父辈读书时遗留的几本教科书,拿着娘亲的旧毛笔在墙上沾水练字。

  这样学了一年,到现在四岁她已把父母的知识掏光,再无可教东西。

  也难为闵氏夫妇,他俩在读书这方面实在天资不好,又加之家境都一般,都读到八岁学完启蒙读物,便也弃学了。

  汲汲营生几年后两人通过媒人结为夫妇,到如今早已把所学忘的一干二净,奈何为了宝贝女儿重新捡起,也只能启蒙教她认了些字,再多的他俩也实在不懂。

  也为了不耽误女儿,又加之过年之后女儿也有四岁,差不多到了入学年纪,夫妻两人便开始琢磨送她入学。

  而今天就是闵家村的村学开学之日。

  但村学不是闵清要去就读的地方。

  把这一年所学内容梳理一遍,闵清吐出一口浊气,跟着模糊记忆里的一种奇怪运动叫啥广播体操的,伸展一下身体背着手便朝村里慢慢走去。

  撇开三字经等启蒙读物,她真正意义上读过的书就只有一本孟子,外加一些杂学。闵家也是农田之家,除去那些遗留的基本读物,另一些高深的专业书籍却是没有的,一是家里无人走科举之路,二是也没闲钱去买,所以至今她所学的可谓只是五花八门,找到啥书就看啥书。

  但是这一年勤耕不缀,她的所学加上脑袋里的模糊知识,她的见识也是这个年纪的寻常儿童所不能比的。而村里的村学说的好听是村学,但是其实就是村里集资办的一个托儿所,把村里四到八岁的孩子集中到一起管教,既能减轻家庭负担,又能集中教育给孩子们启蒙。而且村学里就一个老师,还只是村里的一个老童生。

  照这样的村学,闵清去了也没用,她已经启蒙,就所看的孟子也能说一点自己的粗浅见解,就算老童生懂得比父母还多,但是还有那么多小孩子等着启蒙,也不单只是教她。

  于是为了能获得更多更深的知识,闵清把目标放在了距离闵家村不远的一处学院,青山书院。

  同样,今天也是青山书院开学的日子。

  “哎哟闵清,又在晨读啊,好孩子,好好读书考上秀才给你爹娘争光。”

  沿途走来,许多农家已经起来生火做饭,寂静的山村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不时有大人看到背着手跟小大人似的闵清从村外走来,早知道她习惯的就跟她打个招呼,闵清也面带微笑礼貌的回应。

  自从闵清三岁开始读书习字,又极为聪慧自律,闵家村的人就开始打趣新闵家要出一个读书当官光宗耀祖的人啦。

  这话里是纯打趣还是嘲笑,那就看个人的心思了。

  闵家不是闵家村的老户,而是祖辈那一代从外地搬过来的新户。闵家村世世代代都是老户,这陡然来了一个新户自然有人看不顺眼,也有欺负外人的意思,所以一开始祖辈过的不是很好。只在村后面选了一块不太平整的地自己建房,又去山脚下自己开荒,克克兢兢生活。

  直到后来村里有段时间闹干旱,村里就祖辈自己开的井恰好开在泉眼,有取之不尽的井水,祖辈也大方的向其他人开放,这才让村里渡过干旱。

  闵家村就也开始慢慢接纳闵家人,到如今闵清这一代,闵家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