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宗南战记·前记(下)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芳国建起了六十公里长的克拉长城,人口财富皆在长城南部,但对北部也未全部放弃。建有五座城堡,可驻五万兵。

  芳国本有十万兵,但五万在亚述全军覆没,芳国当下只有五万兵。

  因为这次大败,童崇在一片反对声中下台,曼国大军南侵的消息传遍芳国,于是急推吉府上大夫田微任执政卿。

  田微一面向曼王遣使求和,暗中又急征五万青壮,分发武器铠甲,往克拉长城驻守。

  长城北五城守商议后,乃留二万驻守离长城最近的春蓬城和拉廊城,其余三万回防长城。

  克拉长城位于龙来半岛中段,北部是一片狭长地带,历年只要曼国攻芳国,先被五座固若金汤的城堡挡住,就算出兵二十万,一个一个攻下城,这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还得防备其他城的袭扰。

  如果全部一齐进攻,则每城都要有七万以上才有把握在七天内攻下,也就是说要四十五万人才能在七天内同时攻下五座城。

  问题关键就在于此,二三十万被挡住一两月,而这段时间内芳国已经能召集至少一千艘船,装二三十万人到德治了。

  四十五大军几乎是曼国举国兵力,就算不防御甸地,宗华。大军人数越多,动员时间与所需粮食是翻倍增长,已经够芳国人作好准备了。

  等攻到长城。而这时芳国调集的战船,可以坐船从曼军背后两侧登岸,截断粮道,曼军十天内就不得不退。

  曼国的边部德治面积广大,近十五万平方公里,虽大半全是山区,但人囗近五十万。

  德治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处于宗南半岛与龙来半岛的连接处,北部是甸地,南部是芳国,东部就是曼国的核心区,也是都城的曼武里,西面靠海。

  曼国自然对其极为重视,德治全地人口不用交税,但户户必须备刀着甲,一但征召,所有青壮男人十五岁以上,四十岁以下齐上阵,人数在十至十五左右。

  德治农业不发达,所以德治人需要进山打猎,或近海捕鱼,加上不用上税,所以能维持如此多人囗。

  山地居民,民风彪悍,常年奔跑于山间,耐力持久,体格精壮,人人习武,皆能弯弓射箭甚至游泳潜水,是曼国的王牌主力军,是让甸地诸侯及芳国人吃尽苦头的存在。

  依照惯例,曼王或德治总督一但对甸地或芳国作战,就必然征召德治人,德治人穷,曼王就下令劫掠得来财物,德治人自抢自得,所以德治人人闻战皆喜。

  有了如此兵源后,距离曼国盛产粮食,人口稠密的曼武里平原又如此近,这就是保证即便甸人与芳人都有铁器了,却依照改变不了被动挨打的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产粮地与出精兵地是如此的近。

  新任曼王征贯从曼国腹地征得万加上德治十二万,共二十万,二天聚集,第五天便出现在春蓬城外。

  征贯有三子,长子征奥,次子征回,三子征亦,皆随出征。

  征贯听闻芳国的惨败,便决心攻芳国,但一路南下,见芳国布置,心中狂喜起来。

  至春蓬城外,站于高台上,三子站于身后,胞弟征昆为德治总督于右手,大尹于左手,台上还有一班贵族大将,二十万大军正扎营。

  曼国风俗,男子不留发,皆纹身,穿鼻环打耳环,坦胸露乳,赤裸上身,反正就是和宗华风俗反着来。你穿衣我赤膊,你尊右我尊左,你用筷子我偏用手抓。

  曼王征贯体格强壮,虎背熊腰,年近四十,头发胡须眉毛全刮掉,双耳各吊三串金环,鼻子也串环,全身纹有虎纹。

  这纹身也有规定,王族近亲纹虎,贵族大臣纹狼,平民纹犬或鹰。

  曼国人崇拜武力,人人习武,舞枪弄棍,台上人人都有一身好肌肉,腰间围了皮制裙甲,胸口也是护胸甲,脚上是柔软结实的牛皮凉鞋,腰间挂刀挂剑。

  征贯哈哈大笑一声,略带考教的意味对三子问道:

  “我儿觉得我大军破春蓬城要多久?”

  征奥略一思考,回道:

  “我大军有二十万,春蓬城不过一万守军,当七日内破城。”

  征贯看向征回,征回傲然道:

  “二十万大军围攻一万守军,岂不是小题大做?父王可分兵各十万猛攻两城,三日内可下。”

  征贯点头,又问:

  “若以你三人为将,攻下春蓬,拉廊两城,又当如何破克拉城?”

  征奥苦恼道:

  “克拉城又高又厚,芳人又从背后……”

  “唉!这时根本不用考虑芳国船队了。”

  “哦!继续讲。”

  征回道:

  “我大军本身携带一月粮食,而芳人又放弃三城,我大军各十万七日同间围了皮制裙甲,胸口也是护胸甲,脚上是柔软结实的牛皮凉鞋,腰间挂刀挂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