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华阳氏的崛起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厌帝时华阳氏入贡三百车玉石,华阳氏时隔多年后又再次进入宗华文明的视野。

  人们纷纷好奇华阳氏这些年的经历,华阳氏使者也早有准备,向人们讲诉这段历史。

  在坝方,华阳氏得到了大量牛羊,一路靠放牧为生,一路寻找玉石的产地,由于常年迁移,能携带的东西不多,坝侯退还的礼器不得不一路或埋藏或交易,最后只保留了几件重要的小形礼器,但青铜兵器却是装备齐全。

  一路上衣服破了,没有麻布,就渐渐穿上兽皮。时常面对突变的天气,一会儿还是艳阳高照,转眼就下起了冰雹,大概的前进方向还是有的。

  最开始在有出产玉石的地方,上面的人开采出来玉石,并和最近的部落采取以物换物的交易方式,然后这个部落又和周边部落交易,要经过无数道接力,传到宗华。

  而宗华对玉石的渴求是无止境的,宗华又用丝绸换取玉石,同样,这些部落对丝绸的渴求也是无止境的,于是自然而然的形成一条一段接一段的贸易线,不过这个贸易线很不稳定,而且输送量极小。

  而宗华对玉石的需求极大,就迫切须要一条稳定的,输送量大的贸易线,在少帝之前就有过几次寻找甚至直接占领玉石出产的冲动,也确实有过一两次的真正行动,但都以失败靠终。

  有一次尚华氏组成一千人的军队出发,但一个月后就回来了,因为携带的粮食吃完了还没找到,大臣们于是意识到玉石产地太远,人多在中间的后勤补给根本跟不上,人少又无法应对自然的,人为的挑战,于是只能就此放弃。

  而华阳氏则是少帝时师保的一个试验,因为华阳氏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宗华,里面有君主,家臣,平民,武士,工匠还有成套的礼法制度,文字系统等等,宗华有的,华阳氏全有,于是以流放的形式,让华阳氏去占领玉石这项重要资源,稳定贸易线路,看看能不能成功。

  华阳氏成功了,合伯在坝方学习了大规模牛羊的放牧技术,解决了后勤粮食的问题,一路上碰到友好的部族就互相交易,并询问道路,更多的是不友好的部族,一方面对华阳氏闯入自己领地感到气愤,一方面又想劫掠华阳氏。

  刚开始是一个一个部族都被打败,拿着石制武器,张牙舞爪的冲向还保留了青铜武器的组织严密的华阳氏军阵,每个部族皆败。

  最后又是几个部族联合起来被华阳公在一个山谷中伏杀,华阳公将全部部落酋长长老杀光,敢于反抗的也杀光,其余的全部被俘虏变成奴隶。

  华阳氏人口构成也发生巨大变化,华阳氏族人与奴隶成一比一的比例。华阳氏人口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最后来到了宗华神话中的万神之山――昆仑山脉以北。

  此时这片区域还是一大片肥沃但未开发适合耕种的土地,昆仑山脉上面积雪溶化成娟娟细流,汇聚成多条大河,至南向北流,气候温润,物种极多。

  自然而然吸引了大量还处在狩猎采集阶段的部落,这些部落虽然已经开始定居,并有一定农业基础,但农业技术极为落后,还不足以淘汰狩猎采集的生活模式。

  当华阳氏抵达昆仑山时,觉得应该给这片无名之地取个名字,印合华阳氏寻找玉石的使命,将这大片区域起名为‘希玉’――意为希望找到玉石。

  华阳氏经过一场大战征服了采玉之地的部落。此时华阳氏至故乡出发已经五十多年了,已经是第三代华阳公品了,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华阳氏已经找到采玉之地,就此停下,因为要建设新家园,也要保证安全,华阳氏四面出击,征服邻近部落,俘虏奴隶来建设新驻地。

  之前这片区域的部落还没有成熟的建城技术,华阳氏的工匠技术还被细心保留下,于是建立了城,因为出玉,华阳公品定名为玉邑(和田)。

  此时华阳氏的人员构造已经和刚出来的时候大一样,原华阳氏族人与被征服的奴隶之比已达一比四,原有的生产制度已不适应华阳氏在新环境的发展。

  华阳公品将华阳氏分家,以技能分类,如最大的粮食生产类,因为当前华阳氏恢复了农业种植,又保留了畜牧养殖,故称之为稻羊氏,人数最多,又分为农氏与牧氏,其下又分多家。

  稻羊氏主家继承卿位,农氏与牧氏继承大夫位,而这些原有的华阳氏善耕善牧的平民族人全部以家庭为单位升为士族,并将农业与放牧的工作全交给了奴隶,士族只负责日常管理。

  另外工匠方面,首领称治建氏,也继承卿位,下分:

  玉琢氏,总负责开采玉石,雕刻玉石,制作玉器。

  物器氏,总负责器物的打造,又分只负责农具,生活器物的称具造氏,专门负责打造兵器的称兵造氏,而衣物,皮革,丝绸,布匹则是织造氏。

  司建氏,负责修建城池,道路,水渠灌溉系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