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玉京时代一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为何在华都时代的后几百年,频发事端?并帝始发恶政,竟被囚死,接着条公等三公干政,少帝期间的少华,华阳二氏被流放,眉公叛乱,收眉乐二地。再有交帝时的宗季改制。

  以上任意一条都是启帝后二百年有些许大事,而后至并帝长达八百年中极少发生的重大事情,启帝至并帝间极少发生大事,某帝某年,某方攻某氏,往往一笔带过,基本无事可讲,无史可记,后世能查到这时代的历史资料,不仅极少,而且都是帝系传承表。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攀方的臣服与天子册封。

  整个八百年年的宗华历史如同死寂般的沉默,好像在某个幽暗山谷中的湖面,一丝波澜不起,政治秩序在后世看来是难以想像的稳定。

  结果并帝一登基,一直到华都时代结束的三百年间,湖面突然炸起,如同沸水。

  在这期间,所有动荡事件的标志事件就是被视为现世神而被尊敬的天子被杀被废,甚至挫骨扬灰,宗华名义上的统治者被所有诸侯视为玩物,尊重之心全无,这种反逆在将华都化为废墟的火焰中达到极致。

  这种骤然变化引发后世历代无数人的好奇与研究,而最靠近这个动荡时代的统治阶级是最先开始研究这时期的一群人。

  厌帝于德阳崩,皇子云在还只是个台基上的承天殿上露天登基,接受群臣的朝拜,史称丰帝。

  玉京建制完全仿制华都,稍有的创新便是承天殿中,有一座边长四米有五阶的羊脂玉台,帝君的宝榻置于其上,那个宝榻竟是一整块玉石雕成,四米玉台便是宗华世界观中的天下之中。

  丰帝与他一班大臣是对前三百年的政治动乱进行最早反思研究,提出避免再次发生动乱的解决方案,并认真实践了的一群人。

  丰帝敏而好思,精力旺盛,是史书上多有褒奖的明君。多亏当年修建华都守藏室的人就意识到这些骨甲,石板,竹简等文字资料,查阅的人不多,而且觉得华都天长地久,怕以后地上宫室放不下,于是修建了地宫,地上所藏不多,被毁的也不多,而且多是近代文书,其他地方也多有保留。

  丰帝与他的一班大臣觉得首先要从古人那里学习智慧,并理所当然的认为启帝的制度是好的,一定是后世人在执行时出了差错。于是翻阅海量文书,寻找答案。

  这一翻,就对后世历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历史影响。

  首先这些资料太多太杂,记录方式不同,有些资料甚至是古华之乱时期的,最早文字竟已经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华时代中期的资料。

  丰帝于是和他的一班大臣在查找有用文献时,对所有资料进行重新整理,分门别类,又重新抄录在竹简上,但没过多久丰帝察觉到不可能让所有主政大臣都来整理文书吧。

  于是召集了畿内三百名士族对资料进行整理,并先抽出重要的启帝及历代天子的法令文书,每月呈报给朝廷大臣。

  由此产生二个影响,一个是短期政治方面改革的影响,一个是长期对宗华文明的影响。

  先说第一个方面在政治上的影响。

  丰帝及群臣了解到启帝时期,从启帝统一宗华后,诏告天下,奏表上天的第一次祭天,是由启帝亲祭,而宗华所有诸侯到场陪祭观礼,之后十几代天子祭天都有诸侯到场。

  而到后来,各诸侯路途遥远,虽每代天子都有祭天,但陪祭观礼的诸侯却越来越少,以至后来只有天子与畿内公卿,并习以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