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治水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十九章治水

  战后第三天,宗华与巴樊在沙平谈判,刚刚大败并且还有二万族人在宗华的手里,自然没有实力与勇气来反抗了。双方达成以下条件。

  巴樊联盟正式解散,各族纳入并臣服于宗华,受东伯管辖。

  宗华派出巫师到巴樊各族,向各族传播宗华神话体系。各族不得拒绝。

  巴樊各族每年秋收之后须得凑出一万人,目地是为了华昊治水作劳力。为期五年。

  以上都是口头盟约,巴樊各族族长在神明前发下誓言,原始社会所有人极其重视誓言,不会轻易违反。

  通过三次军事活动,巴樊终于纳入宗华。华昊的目地从来不是为了压迫奴隶对方,而开战。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巴樊与东部氏族的长期予盾,以及扩大宗华影响力。

  也是为了之后能让全联盟的精力投入到治水上,不然东部一直受到骚扰。会牵扯住联盟的注意力。

  接着华昊回到宗华后就到处视察水系地理等情况。

  对平原最大威胁的就是岷水,岷水出岷山山脉,从平原西侧向南流去,对整个平原是地道的地上悬江,而且悬得十分厉害。平原的整个地势从岷江出山口玉垒山,向东南倾斜,坡度很大。每当岷江洪水泛滥,CD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风宗本就是蜀地之人,继承他记忆的华昊自然知道鼎鼎大名的都江堰。

  但是在青铜都没有,工具都是石制的时代,想要修CD江堰,怕是登天之难。

  但又想到只要把都江堰修起来,把水涝不定的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其重要性对整个宗华是不言而喻的。自己这一代修不完,那就下一代修,下一代修不完,再下下代修。终有成功之时。

  由于原始杜会生产低下,农业经济又最重要的生活物质的来源,所以限制了大规模召集劳动力的时间。只能一年里有限的农闲时间动工。进一步加长了治水时间。

  都江堰,华昊毕业时去游玩过,对其各种基本信息还是有所了解。

  所以还是按记忆中李冰父子的修造过程与方式来。

  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首先是重要也最困难的宝瓶口,之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由于此时还未发明火药,华昊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