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东征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十五章东征

  龙泉之盟对后世人来说来,标志性事件有三:

  一是精神上确立了以昊天上帝为至高神,和盘古,三皇,龙和其他神明为崇拜对像,制定了较成熟的相关仪式。成为早期完整的信仰体系。并首次以龙为联盟图腾。

  二是确立了一君四牧八伯和二级税收等简单的军事民主政治制度。

  三是为维护联盟能长期存在与联盟内部和平而作的《宗诰》。

  此时还没有文字,《宗诰》也只是一种口头约定,但对各族还是有相当大的约束力。

  最后联盟决定的一件事,就是东征巴,渝各族,东伯沱氏率先带领东方氏族回到领地,为战争作准备。

  华昊则调节其余各族人力物质等事情。

  由于早期农业杜会的生产力低下,导致战争形式上规模不大,因为人少。并受农业经济的影响,在时间上也有很大限制。而战争人员也都是由农民和少部分猎人组成,因为当前生产力是无法供养多少脱产人员的。更重要的是兵器还是以木石制作。

  最后时间定在秋收,在粮食收藏完后,就每人携带一部分口粮。陆陆续续向中江氏汇集。

  总人数有九千,当然还不是联盟的所有兵力。

  华昊将其分成长予手五千,弓箭手一千。持斧兵二千。长予是当下情况最简单便宜而且实用高的兵器。弓箭不宜制作,斧头又是短兵器。

  部队分为左中右三路。

  左路五百弓箭手,五百持斧兵,一千长予手共二千人由东伯沱氏率领指挥。

  右路五百弓箭手,五百持斧兵,一千长予手共二千人由南伯宗氏率领指挥。

  中路长予手五千,持斧兵一千。由华昊指挥及北伯有工氏,西伯德阳氏协助指挥。

  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背后是用鸟羽,牛尾点缀。丝绸作面,绘有巨大龙形图案的九龙行云大纛旗。高近十几米,迎风飘扬,好不威风。

  台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兵士。或披发纹身,或插羽带环,穿兽皮甲胄,持长予短斧。原始气氛浓厚,或站或靠,或蹲或立。

  如果以风宗穿越前的眼光来看,这和印象中打仗的军人是两码事。比西方表现殖民时代的电影里的印第安人还无纪律,无组织。

  但也是没办法,以现在氏族公社的社会制度,是没有物质能力甚至多余人口去培训脱产士兵的。

  也只能要求他们知道击鼓则进,鸣金则退。看旗子信号什么时候放箭,什么时候持予这些简单命今就行了。

  所幸的是,敌人可能更菜,人数上不占优势。更没有击鼓鸣金旗号这些战斗指挥上的创新。

  出征前,还是要鼓励一番。华昊见众人打起精神,注视着自己。言道:“啊!你们三军的主将和全体将士,我要向你们宣告:巴氏和渝氏违背天意,不祭祀昊天,忘记自己祖宗传统,屡次侵犯我们族人。现在昊天震怒,现在我只有奉行上天对他们的惩罚。

  持弓箭的兵士如果不善于用箭射杀敌人,你们就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持长予的兵士如果不善于用矛刺杀敌人,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持短斧的兵士如果不用斧头砍杀敌人,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服从命令的人,将在祖先神面前受到奖赏;不服从命令的人,将在社神面前惩罚。我将把你们降为奴隶,或者杀掉。”

  众人无不应诺。又因为说这段话的地点是在叫隆,又是战前誓师。所以后世将这段话称之为《隆誓》。
<  所幸的是,敌人可能更菜,人数上不占优势。更没有击鼓鸣金旗号这些战斗指挥上的创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