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封制和三家分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先不要惊讶,”王良笑道,“这个大争之世,一切皆有可能,你想想,韩赵魏三国,是怎么来的。”

  韩赵魏三国怎么来的,这就是三家分晋了,这个,白雪自然知道,其实,这也是这个时代分封制必然结果。

  “周天子”将土地分给王室子弟,功臣或古代帝王的后裔,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等,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藩王”等等。

  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

  这就需要周天子的强势,如果天子兵强马壮,不服就揍,各路诸侯自然是望风而拜,平安无事,而如果天子式微,还没有诸侯强大,诸侯哪有拜服的道理,客大尚且欺店,更何况一朝,你都打不过我,谁知道你是谁,要知道,不想做天子的诸侯,可不是好诸侯。

  可到了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实际上,周朝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而诸侯的日子,也并非都是那么好过,根据分封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才真正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可权力分出去容易,再想收回来,可就难了。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都是王室贵族,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他们积极对外征战,就这样,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大。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持,另外还包括郤、栾等大家族。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范、中行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春秋末期,越国灭亡吴国,勾践率军北上举行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智伯瑶执政后,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我智家先拿出一个万户邑献给晋公,你们呢?”

  三家大夫都担心失去土地后,自家的实力会下降,都不愿献出封邑,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晋公魏桓子也惧怕智伯瑶的威力,也把土地、户口让了。

  智伯瑶又问赵襄子,赵襄子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到手的东西说什么也不能再交出来。”

  智伯瑶回报晋出公,晋出公命令智家和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

  没有多少日子,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没法前进一步。

  晋阳城凭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心失去土地后,自家的实力会下降,都不愿献出封邑,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晋公魏桓子也惧怕智伯瑶的威力,也把土地、户口让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