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到底谁才是核物理专家?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QQ文学 www.qqwenxue.cc,最快更新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王浩建议邱会安研究黎曼猜想,是因为黎质量点的构造直接相关。



    曼猜想是高次质点函数的基础,就和湮灭理论



    那并不是在开玩笑。



    他当然知道黎曼猜想的难度,但研究黎曼猜想并不表示要去证明。



    事实上,一些以黎曼猜想为基础的推论,要比证明黎曼猜想本身,对于质量点构造更加有意义,反倒是黎曼猜想的证明,不一定会有多大意义。



    当然了。



    数学上来说,黎曼猜想的证明是非常有意义的,但针对质量点构造、以质量点构造基础来联系湮灭力特性并联系科技研发的方向上,数学基础的严谨与否并不是那么重要。



    有证明肯定是好的,但最大的希望还是能推导出一些东西。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试着研究看看。」



    王浩给邱会安做了解释,建议道,「能有一些结论是最好的,没有也没关系。」



    邱会安这才有了信心。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邱会安和丁志强就一直在王浩的办公室里工作。



    王浩是在不断的看资料、学习,他们则是专注于自己的研究。



    当有人碰到问题的时候,师生三人会针对进行讨论,有了结果就会记录下来。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多月。



    之后王浩不得不忙碌起来,他离开了西海



    大学,乘车去往几百公里外。



    那是一座临时的实验基地了。



    这座实验基地是临时修建的,就处在沙漠的边缘区域。



    当王浩到实验基地的时候,基地已经有很多人了,各种设备也都运送过来,还来了好多其他所的专家学者。



    他们要进行一次非常重大、需要特别保密的实验—利用F射线点燃核反应堆。



    这是F射线特性研究的一部分。



    当牵扯到核反应堆,就肯定不是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单独的实验了,参与方还包括核物理工程研究所、科技部重大项目司以及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现在F射线的发生设备,还是最初制造的临时设备,新的设备依旧在制造中,会在原来的设备做完了所有实验才会启用。



    原来的设备所制造的强湮灭力场强度不



    高,自然也影响到了F射线的强度。



    虽然制造出的F射线强度不高,但达到了可研究的标准,‘临时设备,也是非常昂贵的,只考



    虑一点,‘设备使用的螺旋磁场部件,都是拆卸小型托卡马克装置得到的,,就能知道设备有多么昂贵。



    这么昂贵的设备,自然是要物用其极。



    在所有计划中的实验都完成以后,临时设备还要进行最后的两大实验。



    这两个实验也是要求最高、最危险的,一个是极压实验,一个是核控实验。



    极压实验,就是让设备持续运转,利用螺旋磁场一直给内部强湮灭力场‘充能,,强湮灭力场受到螺旋磁场影响,因为场力没有宣泄口,就会反作用于内部的反重力场(弱湮灭力场),反重力场的强度也会不断的增加。



    之前的实验是不敢让反重/>
    虑一点,‘设备使用的螺旋磁场部件,都是拆卸小型托卡马克装置得到的,,就能知道设备有多么昂贵。



    这么昂贵的设备,自然是要物用其极。



    在所有计划中的实验都完成以后,临时设备还要进行最后的两大实验。



    这两个实验也是要求最高、最危险的,一个是极压实验,一个是核控实验。



    极压实验,就是让设备持续运转,利用螺旋磁场一直给内部强湮灭力场‘充能,,强湮灭力场受到螺旋磁场影响,因为场力没有宣泄口,就会反作用于内部的反重力场(弱湮灭力场),反重力场的强度也会不断的增加。



    之前的实验是不敢让反重力场一直增加的,最主要就是担心,强度达到一定值的时候会出现意外。



    比如,剧烈爆炸。



    比如,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物理现象,导致实验变得不可控。



    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另外一项实验,则是检验F射线的燃核特性,让F射线照射核反应堆,看是否能起到点火或其他效果。



    显然。



    当牵扯到核反应堆,实验也是非常危险



    的。



    不过在仔细讨论过以后,大家还是一致决定先进行核控实验,因为核控实验针对设备本身,就只是正常制造出F射线而已,有危险的地方在于核反应堆。



    这方面,核物理工程研究所就非常有经验了。



    所以实验前两天的会议,大多是由核物理工程研究所主导,贾树民院士就在会议中,说起了实验布置,他在白板上画了图做了标记,并介绍道,「我们在距离五公里外的地下,放置了一个超小型的核反应堆。」



    「这种超小型的核反应堆,使用的是丰度为百分之九十一的浓缩铀材料,但大家可以放心,爆炸是可控的。」



    「正常来说,爆炸只会掀起不超过十米的沙浪,距离太远肉眼是看不到的,只能通过直升机观察。」



    「另外,我们并没有放置引信。」



    贾树民说着看向王浩,问道,「王院士,这个距离上,F射线能精准命中吗?



    「没问题。」



    王浩先是肯定的点头,随后补充一句,「即便是一次无法命中,也可以再来第二次、第三次。」



    会议室不少人笑了。



    贾树民也笑了一下,继续问道,「可是没装



    引信的,确定能引燃吗?」



    「只能说,理论上是可以的。」



    王浩道。



    虽然只是个不确定的回答,但还是让核物理所的学者们感到惊奇。



    他们来参与实验之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