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投稿《自然》杂志,物理界开启新一轮超导竞赛!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QQ文学 www.qqwenxue.cc,最快更新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一周后。



    科学基金会的拨款经费已经到位,拨款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大概也是考虑到物理实验室这边的催促。



    对超导办公室来说,早拨款和晚拨款都是一样的。反正都是今年的经费指标,拖着经费不划拨也没有意义。



    经费到位。



    物理实验室开始实验准备,购买了大量实验所需的材料。



    同时,实验也要开始了。



    这次参与实验的核心人员变多了。



    主要分为两队人。



    一队是物理实验室参与项目的人员,包括向乾生、何毅、肖新宇、颜静、赵川鑫。



    另一队是244工厂的研究员,包括刘云利、阮伟平、薛常以及王强。



    因为理论方面已经准备的很充分,王浩就直接交代起了工作,多方向就选取三种金属进行实验。



    会议也是讨论选取的金属,最终敲定了铅、汞和锡,考虑的主要是成本问题,三种金属都不算昂贵,超导临界温度也能接受,其中锡的临界温度最低,只有3.722K,铅的临界温度最高,为7.193K。



    然后就是实验分配。



    244工厂的团队已经搬迁过来,基地就在距离西海市百公里的地方,交通、通讯都还算方便,他们的设备也很完善,不比物理实验室差,只要有足够的经费就可以完成实验。



    两个团队的项目合并,经费都是统一管理的。



    王浩就直接分配起了实验任务,三种金属要做六次实验,就直接对半分,每个团队负责三次实验。



    在实验公布正式开始前,他还是强调了数据问题,“实验数据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激发交流场的温度,必须要有准确的数值,所有数据,都要有超高的精度……”



    王浩还特别谈到了一个问题,“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大家一定要特别注意,在未达到超导临界温度时,交流重力场强度可能会更高。”



    “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并不高。”



    “如果出现,一定要注意及时的数值,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更认真,记下所有即时数据……”



    ……



    王浩所说的情况有些不可思议。



    他们已经发现在临近超导温度时,交流重力场就会被激活,只是强度不高,那么理所当然的,达到超导状态时,交流重力场强度才是最高的。



    现在王浩说有可能会遇到之前的强度更高,就让其他人有些不能理解了,但他们并没有质疑,只是心里暗暗记了下来。



    王浩特别提了一下,是因为他的分析中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单介质金属出现类似情况的概率非常小,但也是有那么一点儿可能性的,特别提一下是担心出现这种情况,会影响到实验过程。



    其实就像是用手捏一个橘子,橘子完全被捏爆,撒出的汁水确实很多,但如果只是对比一个方向来说,也许在橘子爆破之前,喷出的汁水会更多。



    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而且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信号。



    因为出现的概率比较小,王浩只是提了一句,也没有特别的在意。



    实验正式开始。






    王浩特别提了一下,是因为他的分析中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单介质金属出现类似情况的概率非常小,但也是有那么一点儿可能性的,特别提一下是担心出现这种情况,会影响到实验过程。



    其实就像是用手捏一个橘子,橘子完全被捏爆,撒出的汁水确实很多,但如果只是对比一个方向来说,也许在橘子爆破之前,喷出的汁水会更多。



    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而且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信号。



    因为出现的概率比较小,王浩只是提了一句,也没有特别的在意。



    实验正式开始。



    物理实验室上下都忙碌起来,他们计划在十天之内完成所有的实验。



    这绝对是快速消耗经费的过程,十天就扔出去两到三千万,也让实验室上下所有人都振奋起来,他们都感觉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消耗大量的经费。



    每个人对待工作都非常的认真。



    当进行实验的时候,就变得更加认真,一丝不苟都不足以形容,有不少人做记录和计算,都是连续做了好几遍进行确定。



    何毅负责统筹实验。



    看着高昂的材料耗费如流水一般,每进行一次实验,都感觉像是剔骨割肉,心疼的咧嘴还朝着王浩抱怨着,“经费花的也太快了,像是这种实验,少做一次就是几百万。”



    “问题是,一次都不能少。”



    王浩倒是很澹然,经费耗费的确实快,但是成果也是很显着的,他一步步的添加了内容,微观形态塑造更完善了,“我已经尽量减少次数了。”



    “六次是最低数值,每个金属只进行两次实验,正常情况下,我觉得每一种金属都需要进行十次以上的比对实验。”



    “可惜啊,经费太少……”



    实验数据是存在误差的,两次实验结合在一起进行比对,有些数值进行取半分析,才能够让数据更加的精准。



    类似实验做的更多,数据肯定更加精准,只进行两次实验,次数还是太少了一些。



    不过重要的是趋向、是方法,必须要推导出结论,然后才能慢慢去完善,后续也不需要他自己去完善。



    只要把成果公开出去,肯定会有大量的机构做同类型研究。



    研究并不需要做交流重力实验,而是进行同领域的超导实验,记录数据反推就可以让数值变得更精准。



    这就是一个数字修正的过程。



    任何一个既定的物理常数,都不是第一次就完善的,后续几十年、上百年,会有大量相关的研究,慢慢的把常数进行修正,最终得到一个非常精准的数值。



    比如,万有引力常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