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文物理的颠覆,被放弃的湮灭组织,新型强湮灭力场技术!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QQ文学 www.qqwenxue.cc,最快更新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马泽尼亚—舒尔茨是国际最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天文物理学家之一,他在宇宙微波辐射背景、超大质量星云以及宇宙学等研究领域,都有非常重大的成果。



    如果把现有的天文物理学家做一个排名,马泽尼亚能轻松排进国际前五之列。



    这种级别的物理学家,学术影响力自然是非常大的。



    马泽尼亚—舒尔茨接受采访的新闻,被很多领域内的学者关注,他说的每一个单词都被详细报道出来,同时也在天文物理学界,产生了近似于核弹爆炸式的影响。



    因为,天文物理学引入湮灭理论,引入宇宙膨胀论,就必定会有大量的天文物理成果被推翻。



    马泽尼亚个人的一些成果,也同样会被归在'被推翻'行列中。



    在一个重要的物理分支领域,过往大量的成果被推翻,就代表着一个学科,将会经历从颠覆再到重塑的过程。



    如果拿历史上的政权更替来举例,就像是一个延续百年历史的政权,被新的势力击败推翻,以往的当权者、贵族等,金字塔上层的人物,绝大部分都必定会受到影响。



    这也是湮灭理论中'暗物质不存在'的论证,长期不被天文物理学界接受的重要原因。



    现在的宇宙膨胀论也一样。



    绝大部分天文物理学家们,就只当成是一种与之无关的物理理论,就像是弦理论十一维度空间的解释,只不过是一种物理理论,根本无法就得到验证,而他们还是依照以往的方式做研究,根本不会考虑到'暗物质不存在'、湮灭力场影响等因素。



    所谓湮灭理论相关论证、宇宙膨胀论的观点,引入到天文物理中,对于过往天文物理成果的颠覆,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比如,黑洞。



    有关黑洞的研究是天文物理的重大方向之一。



    其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得不到解释,也就是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的存在。



    过往的天文理论普遍认为,黑洞可以通过不断吸收周围的物质来壮大自己,但,即使一个黑洞不断的吸收恒星以及其他黑洞,想要成为超大质量黑洞仍然很困难,已知的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基本都在100万倍至100亿倍太阳质量之间。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很难想象这样的黑洞周围的环境有多么恶劣。



    但是,对于一个星系来说,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也不够其产生的引力,不足以维持整个恒星系的稳定,就需要引入'暗物质'来填补质量缺失。



    那么,问题来了。



    在引入了湮灭理论以后,作为宇宙中非常特殊的天体,黑洞内可能会存在强湮灭力场,甚至可能是'大量存在'。



    那么有关黑洞质量的计算就全部是错误的。



    以往对于宇宙中星体质量的计算,牵扯到一个史瓦西半径的重要概念,天文学认为'史瓦西半径'和星体质量正相关。



    换句话说,只要能计算出'史瓦西半径',就能够得出星体的质量。



    「史瓦西半径',是从物件逃逸速度的公式衍生而来,它将物件的逃逸速度设为光速,配合万有引力常数及天体质量,便能通过计算得出结果。



    现在有了湮灭理论,还有了发现了所谓的'一阶能量波」。一阶能量波,波长、频率和普通能量波相同,只是能量强度要高出很多。



    这样一来,针对存在强湮灭力场的星体,天文物理依靠观测'特殊射线逃逸'来计算史瓦西半径的方式就是错误的。



    如果引入'暗物质不存在'的概念,会更简单的推导出结果。



    既然暗物质不存在,






    换句话说,只要能计算出'史瓦西半径',就能够得出星体的质量。



    「史瓦西半径',是从物件逃逸速度的公式衍生而来,它将物件的逃逸速度设为光速,配合万有引力常数及天体质量,便能通过计算得出结果。



    现在有了湮灭理论,还有了发现了所谓的'一阶能量波」。一阶能量波,波长、频率和普通能量波相同,只是能量强度要高出很多。



    这样一来,针对存在强湮灭力场的星体,天文物理依靠观测'特殊射线逃逸'来计算史瓦西半径的方式就是错误的。



    如果引入'暗物质不存在'的概念,会更简单的推导出结果。



    既然暗物质不存在,



    维持超大星系所需的质量,自然就都在星体本身,就可以得出结论—有关黑洞质量的计算是错误的。



    两个方式,同一个结果。



    这个结果得出的过程中,大量的天文物理成果都被否定,以往的工作都成为了无用功。



    这种背景下,马泽尼亚—舒尔茨支持把湮灭理论、宇宙膨胀论引入天文物理,自然会引起天文物理领域的巨大争议。



    在国际天文物理领域中,有很多人站出来反对马泽尼亚—舒尔茨的说法,「我不认为天文物理应该接受宇宙膨胀论,它毕竟只是一个新的理论,即便有一些实验支持,它依旧是理论。」



    「那些所谓的实验支持,只是理论研究的基础而已,我们也可以从其他方向推导,并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有关一个实验可以有很多种解释,宇宙膨胀论只是一种解释而已,我个人认为,它是错误的。」



    「马泽尼亚不能代表天文物理,他的想法和我是完全不同的。」



    这些站出来坚决反对的天文物理学家,绝大多数都非常有名气,其中还包括两个获得过诺贝尔奖物理学奖的学者。



    他们站出来的原因很简单,引入湮灭理论以后,他们的很多成果都被否定。



    任谁花费一辈子时间投入到研究中,成果还获得了国际奖项,结果被其他人证实研究是错误的,都是不能够接受的。同时,也有很多学者站出来支持马泽尼亚的说法。



    这些支持的学者多数都很年轻,他们认为天文物理引入湮灭理论,才会真正的焕发活力,而不像是现在的情况—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天文物理的进步,多数只是发现几个星体,或是对远在'亿光年'为单位距离的星云做研究。



    当天文物理引入湮灭理论,有了全新的基础支持,领域内就多出了很多方向。



    很多成果被推翻,自然就留出了「科研空地',可以让更多年轻的学者进行探索。



    这就是争议的根源。



    老学者们不希望自己的成果被推翻,而年轻的学者们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