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猴娃的来历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本来,韩耀是要说明自己不是“生有可恋”一族的人。王律阻止了韩耀。原因是族长王瑶云派王律来的目的,就已经默认这一行人能用“生有可恋”一族的旗号,在古檀山行走这一趟。

  吃着“生有可恋”一族的人情饭,除了王律和刘贤城聊这个暑假学校没放假的事情之外,大家都沉默着。

  这是村里的学校,因为放假了,孩子就在山里野。野两个月后,再上学心一时半会儿地收不回来了。再就是村民们都希望孩子在学校里呆着,所以刘贤城这个学校不放暑假。

  饭后,帐篷本来是要搭在操场上的,刘贤城说晚上常有山雨,帐篷必须搭在教室里。

  于是,大家把教室里高矮长短不一的课桌椅排在一边。

  搭好帐篷后,王律说了这课桌椅为什么不一样。原来孩子们都是自己从家里带着课桌椅来上学的。

  可能是感触太大,也可能是累了,今天晚上大家的话都很少。

  倒是顾明澜借着教室里的昏暗的光写了一句话给顾颜如:“我身上带了五百块钱,明天全留给刘校长。”

  看着文字,顾颜如点头:“好,留吧。以后的行程花我带的就行。”

  因为都在一起睡着,帐篷挨帐篷的,王律给大家讲了刘金龙的来历。

  原来,刘金龙不是刘贤城的亲孙子。

  刘金龙是一个半疯半傻的村民从山上捡来的孩子。那村民说是猴子留下的娃。村里人也不多事儿,就当是猴娃了。

  有了猴娃后那村民竟然也不疯不傻了,知道干农活,知道饭菜要煮熟了吃了。有时候,那村民还会主动和其它村民说话了。只是好景就像傍晚的霞光,虽然灿烂,却是异常短暂。猴娃喂了没半年,那个村民就重病缠身,不治而逝。

  于是,猴娃就成了村里共养的孩子。

  镶村也不是完全和外面隔绝的,也是被新思想的阳光照耀着的;他们知道什么是大集体,也知道合起来一起生活的乐趣。当然,更知道什么叫分工到户;就是分工到户后,所有人干活更是又用脑子又尽力了;村里几乎再无吃不上饭的住户了。可为防天灾,他们一直保留着集体小仓库。小仓库里放的东西都是各家标各家名称的物件,基本都是怕潮的东西。因为仓库是实实在在的大吊角楼,粮食放在里面基本不怕下大雨;而且村里的男丁都有分工排班,基本要定期去轮守仓库。

  猴娃被放在村里的小仓库里,谁守仓库谁就照顾猴娃。吃百家饭的孩子长的壮实。不到一岁,猴娃就会走路了。两岁就能全村跑了,谁家叫他吃饭他就吃,和谁都亲。

  也就是猴娃两岁这年,刘贤城回到了镶村。

  还没开学校之前,刘贤城就给猴娃取了大名,同时把他留在家里同吃同住。

  又有了家的猴娃对刘贤城从言听计从到崇拜的五体投地,学东西那真叫神脑,教一遍就会。遇到这样的孩子,刘贤城当然没有什么话说,倾其所有、尽心尽力地对待这孩子。

  众人一遍惊叹声,惊叹着每个人的人生各有机缘。只要能把握住机会,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走向精彩的分叉路。

  今天,猴娃和刘校长的事讲完了,明天还可能有新的遇见。早睡才能有充足的精力面对明天。

  于是,接话的守仓库谁就照顾猴娃。吃百家饭的孩子长的壮实。不到一岁,猴娃就会走路了。两岁就能全村跑了,谁家叫他吃饭他就吃,和谁都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