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君前奏对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但是,如果像朱桂这样,为他解决了实际的难题,那他心里是会非常高兴的。

  按照户部的估算,朝廷每年必须要向河西四郡运送三十万石军粮,这才能保证那里饿不死人。

  以当时的运输水平,运送三十万石军粮到河西,路上估计得耗费三百万石,而大明每年的财政收入大概是三千万石,这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这个包袱朱元璋早就想丢掉了,但是,他又不能放弃河西,因为一旦放弃河西,青海蒙古就会和大漠蒙古连城一片,形成对大明的包围态势,这个结果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因此,老朱只能咬着牙硬撑着。

  现在,这个刚刚就藩的肃王一上来居然夸口说他在今年就可以解决肃藩的粮食自给问题,再也不需要自己接济了。

  这个消息对朱元璋来说实在是太好了,这得给老子省下多少钱啊。

  但是,朱元璋并不打算因为这件事就轻易地放过朱桂,因为朱桂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擅自改动了他所制定的制度,往大了说已经可以算是僭越了。

  若是轻易地饶了他,将来朝廷的威严何在?朕的威严何在?

  于是,朱元璋洒了一眼朱桂,故意不冷不淡地说道:“朕花了好几年的时间都没有经营好河西四郡,你小子仅用一年就可以经营好?你以为朕好糊弄吗?”

  朱桂很会察言观色,他看朱元璋的表情有所缓和,语气也不再像之前那么严厉,便赶紧趁热打铁道:“父皇容禀,儿臣在肃藩播种的良田是有账可查的,只要父皇派人前去详细查验一番便可知道儿臣所言非虚。

  这还是因为前段时间瓦剌鞑子犯边破坏了儿臣的一些良田,否则的话,儿臣播种的良田数量比这个还要多。”

  朱元璋何等精明,知道朱桂故意提起瓦剌部进犯的事情是想向他表功劳,朱桂打胜仗的折子他早就收到了。

  说实话,朱元璋看到自己的儿子大胜蒙古瓦剌部的时候还是很高兴的,谁不愿意自己的儿子有出息呢?

  但是,这件事不能过分夸他,打了胜仗就翘尾巴,将来只能吃个大败仗,这种事,一生戎马的朱元璋见的多了。

  更何况,朱元璋此时也正想压这小子一头,好让他以后做事别太出格,于是便不冷不热地说道:“朕知道你打了个胜仗,但那又如何?你本来就是肃藩的藩王,抵御外敌,守卫疆土本来就是你的本分。

  你只是尽到了本分而已,这种事情值得夸耀吗?”

  朱桂低了低头,恭顺地说道:“是,父皇说的是。儿臣不敢夸耀,儿臣之所以能打败瓦剌部落,完全是托父皇的洪福,再加上父皇给儿臣选练的兵马精锐,儿臣自己并没有什么功劳。”

  见自己的这个儿子还知道谦虚,朱元璋高兴地嘴角微微一翘,随即又掩盖了起来。

  这一幕没有逃过朱桂的眼睛,善于察言观色的他知道老朱的气消了不少,这个时候,更应该乘胜追击,若是能平安度过这个天劫,那自己的实力肯定会成倍的提升。

  于是,朱桂没有多少迟疑,连忙从自己的袖子里拿出鸟铳的图纸,双手呈给朱元璋,道:“父皇容禀,这是儿臣设计的一种鸟铳,名为鸟铳,可在八十步外破甲。

  这次,儿臣能在甘州城外大破瓦剌军,这鸟铳出了很大的力。”

  对于这个鸟铳的威力,朱元璋早已有所耳闻,他万万想不到这个自己平日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儿子居然会做火器,更想不到他愿意把这么厉害的火器主动呈给自己。

  朱元璋的心情变得更加的好了,这小子,还是很孝顺的嘛,于是,便让自己的贴身太监将图纸呈了上来,反复拿着观看了一番,一脸疑惑地看着朱桂,说道:“你还会做火器?”

  朱桂讪讪一笑,一脸谦虚地说道:“儿臣只是因为自己所在的封地三面临敌,实在是太过危险,为了能够安身立命,所以才会在火器上面下功夫,不想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儿臣琢磨出了这个名为鸟铳的利器。”

  朱元璋又疑惑地看了自己的这个儿子一会儿,心里思索了片刻,就接受了朱桂的这个说法。

  因为他实在是想不出还有什么理由能解释这件事。

  朱桂见到朱元璋面色缓和,而且拿着鸟铳的图纸反复观看,显然是对这个利器很有兴趣,心里便踏实了不少,接着说道:“父皇容禀,儿臣此次回京,特意带了十支打造精良的鸟铳,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