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根骨深厚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风清月白鼋头诸”一语中,只明了了“地点”是在“鼋头渚”,但“有人怀壁欲沉江”,却太嫌笼统,是“何人”怀壁?为了“何故”?欲于“何时”沉江?均都莫名其妙?

  尤其是那留书人盗得“追魂双绝鲁班筒”、“寒犀匕”、“秋水芙蓉”等三宝,即悄然逸去,何必还在留书讽刺鲍恩仁,又复在桌上留下,这一十四个字迹?……

  凡人,无不好奇,江湖人物尤甚!

  俞惊尘虽然看得发呆,想得发怔,却偏要竭尽智力,对这桌上十四字留书,加以推理研究。

  万般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俞惊尘本是聪明绝顶之人,再一有心推究,终于被他在一片茫然中,略为归纳出几项头绪。

  首先是“时”,时间虽未说明,但根据“风清月白”四字,已可推定属于夜间,并因“鼋头渚”离此不远,无数“夜间”中,最大可能,便是今夜。

  其次是“地”,地点已知,在“鼋头渚”。

  关于“人”、“事”二字,虽然太以复杂,无从推料,但俞惊尘也可断定“此人”或“此事”,必与“自己”或“鲍恩仁”有极为重大密切关系,否则,对方在桌上留书,岂非毫无意义?

  俞惊尘既然归纳出这点结论,他似乎应该去往“鼋头渚”上,看个究竟?

  不,他没有动,连房门都没有出,只吩咐店家,送来一碗“红两鲜”面,充作午膳。

  他虽不关心“怀璧”的“壁”,却有点关心“沉江”的“人”,决心不论这是“何人”“何事”,均应设法先把“人”救下,不令“沉江”再说。

  此时不动,原因有二:

  第一是时间还早,“鼋头渚”距此,不过十里路程,纵令吃完晚饭,再复行动,也不会耽误了“风清月白”四字,等到达“鼋头渚”上,最多也不过月出东山而已。

  第二是等人,俞惊尘因鲍恩仁不曾看见这“纸下留书”,想等他回来,研究一下,或许以鲍恩仁的丰富经验,敏锐观察,会有什么比自己进一步的发现?

  何况,鲍恩仁查缉贼踪之事,有无结果?他也深挂心头,想要问个究竟,早知为快!

  常言道:“观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等人的时光,几乎比“寂寞时光”,更难挨过,俞惊尘左等右等,难过万分地,一直等到晚霞幻彩,几欲上灯,鲍恩仁仍然不见归踪,杳如黄鹤。

  他不能再等了,连晚饭也顾不得吃,除在房中留字说明自己去向外,并厚赏银两,嘱咐店家,鲍恩仁一回店内,便请他赶去“鼋头渚”上相见。

  这不是俞惊尘急躁,而是因为“今夜”,是可能性最大的一个夜晚,俞惊尘若是延误,万一那“怀壁之人”,就此“沉江”,岂非有见死不救之咎?北固诸方拱,南徐一带收,长风天堑险,皓月海门秋,长江,是美的,月下的长江尤美,上游东峡,犹见奔腾,至此,已将入海,开阔浩潮,益显气势,九派归东,群流汇左,寒潮弄月,远浪浮天,那份高华局象,实非黄河、奥粤江等水,所能比!

  本篇所述的“鼋头渚”,并非如今“无锡蠡园”的旅游胜地,而是在长江注入太湖水口附近的一片野岸,岸边有块巨石,斜伸入江,形似鼋头而名,与无锡蠡园之“鼋头渚”,有大小鼋头之分。

  俞惊尘到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