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0章 曹铄封王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原来是想利用这些虚衔让曹铄感念皇恩,不和汉家朝廷捣乱。

  “陛下放心,臣必定殚精竭虑,为大汉管好淮南等地。”曹铄抱拳躬身,向刘协谢道。

  “子熔不肯做大将军,陛下给你个大司空,总不能再推辞吧?”刘协问道。

  曹铄一愣。

  大司空是三公之一,可以说是位极人臣。

  不做大将军就做大司空,刘协今天看来是非把这个官职送出去,否则是绝对不会安心了。

  “陛下厚恩,臣感怀莫名。”曹铄说道:“先前陛下曾册封臣为左将军,官职已是极高。大司空为列三公之一,如此重要的职务,臣还担当不起。”

  “大将军也不做,大司空也不做。”刘协有些急了:“难不成要朕把这个皇帝让给你做?”

  “陛下可不能乱说!”刘协话才出口,曹铄连忙说道:“传扬出去,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臣在逼宫。”

  刘协也发觉话说的错了,颓然叹了一声说道:“罢了,如果朕让你自己选,你会选个什么官职?”

  “不知陛下能不能给我给廷尉?”曹铄说道:“再领扬州、徐州、青州刺史。”

  “子熔看不上大将军和大司空,居然能看上廷尉一职。”刘协说道:“罢了,罢了,朕就给你个廷尉。再领扬州、青州、徐州等地。”

  曹铄正要拜谢,刘协接着说道:“记住了,是等地,而不是只有扬州、徐州和青州。”

  其实不用刘协提醒,曹铄也清楚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刘协给的不过是个虚衔,可对曹铄来说,有了这些虚衔,他就能名正言顺的整套四方。

  东汉的廷尉府其实就是大理寺。

  在汉朝时期,廷尉府与大理寺多次更名,两个名字随着不同的皇帝把持朝政而产生多次更迭。

  无论名称怎么变更,廷尉府与大理寺的职能却是没有改变。

  把廷尉府握在手里,曹铄就有了审理案件的机会。

  尤其是一些官员犯了事,都是交给廷尉府处置。

  有了这样的权力,曹铄将来整治和他不对付的官员也是有了名正言顺的借口。

  虽然曹铄没有拜领大将军或大司空的职务,他却接受了封王和做了廷尉,另外还领了几个地方的刺史之职。觉着和他关系又拉近了一些,刘协算是松了口气。

  自从衣带诏事发,刘协明显的感觉到曹操对他的态度和以往不同。

  当初刘协确实不知道衣带诏,直到事情闹了出来他才得知。

  想和曹操解释,可衣带确实是他的

  已经得罪了曹操,想在许都活的安稳,刘协就必须另外找个靠山。

  曹铄无疑是他最好的靠山。

  虽然曹铄不可能因为他和曹操反目,但是有曹铄拦着,曹操也不会明目张胆的把他怎样。

  刘协和曹铄彼此都盘算着自己的利益,很多事情当然容易达成共识。

  曹铄接受了封赏,心满意足的刘协对他说道:“子熔不妨和朕说说,这次出征讨伐匈奴,仗是怎么打的。”

  本章完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