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大坑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预计到年底

  有可能突破200亿唐元大关,主要的债务国家是英国,法国,扶桑,奥匈帝国,德国,比利时,荷兰,丹麦和奥斯曼帝国,几乎遍及欧洲,唯独缺少了沙俄。

  这是因为沙俄的南下政策,真正惹恼了大唐帝国,对其进行了经济,工业和金融制裁,实施了较为全面的经济封锁。

  即便欧战爆发,也没有动摇大唐帝国对俄制裁政策。

  英法等国曾经多次协调,可在这一问题上,大唐帝国政府上下对俄印象极坏,政策始终没有破冰。

  没奈何

  对俄的金融援助一直是由法国人在主导进行,法郎贷款占据了沙俄对外贷款总额的七成以上,总额超过600亿法郎。(一说100亿法郎,一说1000亿金法郎,还有一个说法是620多亿法郎,如果计算几十年利息基本靠谱。)

  再过几年,这些钱全都得打水漂了。

  只要想到这里,李察嘴角就浮现出一丝幸灾乐祸的笑意。

  这也不能怪他不厚道,实在是沙俄这个坑太深了,把法国人和英国人坑的不要不要,简直灰头土脸。

  英法等国纵横世界几百年,就没有吃过这么大的亏。

  说到法国的对俄贷款,时至今日已经有35年的历史,最初得追溯到德国前首相俾斯麦执政时期。

  在俾斯麦首相在一力主导下,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后,对法国形成了巨大的战略压力,迫使其主动寻求新的盟友。

  那时候

  德俄由于各自的扩张野心,不但原有的矛盾在继续加深,而且新的经济利益冲突使它们的紧张关系更为加剧。

  德国原来是沙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的主要市场,而它的工业品又主要销售到俄国。

  早在一八七九年,俾斯麦首相以检疫为借口,全部禁止俄国牲畜的输入。紧接着德国又实行粮食进口税,给俄国以沉重打击。

  俄国为了对抗德国并弥补国库空虚,也实行了新的增税法,使德国工业品在俄国的销售额急剧地缩小,这使得德俄两国关系迅速恶化。

  法国人瞅准时机,为了摆脱孤立的处境,便用金钱开道极力的结好沙俄,为自己寻找一个强大的同盟者。

  德载的破裂为俄法勾结造成了这一机会。一八八七年法国向俄国提出了结盟的呼吁。

  第二年,法国对处于财政窘境的俄国提供了第一笔为数五亿法郎的贷款。

  一八八九年又续订了两笔共达十九亿法郎的借款合同。随后几年,法国资本源源不断向俄国输入,大量法郎贷款促成了沙俄的工业化进程,使资金匮乏的俄国加深了对法国财政的依赖性。

  一八八八年,俄国还向法国订购了五十万支步枪,这一切都为法俄结盟奠定了基础。

  为了拉拢沙俄这个强力盟友,法国人可是真的没少花钱,无数的法郎贷款支撑起了沙俄的工业化进程和四处侵略大军。

  也就是在这一段时期

  沙俄大举入侵中亚,彻底覆灭了浩罕汗国在内的数个中亚游牧国家,入侵新疆,发动了日俄战争,发动了第10次俄土战争,扩充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域。

  没有巨额法郎贷款的支持,压根儿也难以想象。

  想要让沙俄老毛子卖命,法国付出工业品又主要销售到俄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