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生丝商战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样满地狼藉的市况,事实上造成胡雪岩潜在的巨亏,上一年2000万两白银入手的生丝,到了1883年价值不足600万两白银,生生的亏去了1400万两。

  盛宣怀不断蛊惑人心,使得洋商们一直坚持着与胡雪岩对抗,最终几乎熬垮了胡雪岩。

  就在胡雪岩四处借钱继续商战的时候,盛宣怀再次出手了……

  1884年初,市场上忽然疯传一则消息,胡雪岩的阜康钱庄要破产了。

  阜康钱庄即将破产的消息传出来以后,百姓们纷纷跑来取钱。大量的白银被储户取出,位于全国各地的钱庄分号先后告急,这将胡雪岩逼入了绝境。

  此时的阜康钱庄已经没有足够的白银应对挤兑潮,原本经营稳健的阜康钱庄,立时便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唯一的续命之法,就是贱卖仓库中的大量生丝存货。

  这时候,洋商们亮出血淋淋的刀子,统一口径只愿意出价三成,也就是说拿出200多万两的白银,将胡雪岩手中原本价值2,000万两白银的八万担生丝吃下。

  这样的价格,无异于打劫。

  在面临生死危境之际,左宗棠一封书信解了燃眉之急。

  胡雪岩拿着这份左宗棠的亲笔书信远赴威海卫,见到了据称是兰芳国大海商的朱先生,密谈之后,双方定下了合作协议,随后市场的风云突变。

  这位姓朱的大海上亲自来到了沪海,在阜康钱庄总部拍出了一张500万银元见票即付的巨额汇票,汇票发出的是享誉国际的大唐帝国交通银行,这是大唐帝国的八大财团之一。

  沪海十几家报纸媒体亲眼见证了震撼人心的这一刻,这位姓朱的大海上就像掏手纸一样,直接掏出了500万银元汇票,“啪”的一声就拍在了桌上,然后慢条斯理的说道;“这笔钱给我存进去,啥时候想起来再说。”

  不身临其境,无法描绘在场众人的惊骇之情。

  事后大唐帝国交通银行驻沪海支行负责人发表公开声明,确认这张汇票没有问题,可以见票即付。

  交通银行每年处理价值数亿汇兑款项,这一笔款项,只不过是正常的商业往来罢了。

  大唐帝国交通银行是何等样的金融财团?

  据公开报道;

  交通银行在世界37个国家设有支行和银行业务机构,银行汇兑业务遍及五大洲,黄金储备总共462吨,是大唐帝国位列第四的世界性金融财团之一。

  每年经手的国际汇兑业务高达数亿唐元之巨,换算成白银也有数亿之巨,简直是让人无法想象的商业巨擎,实力深厚到让人高山仰止。

  消息一出

  蔓延全国的挤兑风潮立马停息,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储户将白银和其他珠宝细软纷纷的存入阜康钱庄,一场从天而降严重的金融风险就此化解。

  就仿佛轻轻挥一挥手,乌云便消散了。

  背靠着金融巨头的阜康钱庄,再也不是原本那个号称华夏首富红顶商人经营的钱庄,而是有着深厚背景实力庞大到惊人的大靠山。

  不管是哪里的储户,说到底就是“信心”二字。

  有了信心,自然就不会挤兑了,反而要将大量的钱财存入阜康钱庄。

  胡雪岩有惊无险的度过了这一劫,随即便展开了凌厉的反击。

  1883年,意大利生丝丰收,导致从1883年到1884年华夏市场的生丝价格腰斩,生生的跌去了一大半。

  胡雪岩的挥舞着钞票疯狂的入手新丝,而他这种抢货行为导致了洋商的极大恐慌,迅即参与到抢货的风潮中来。

  新丝价格从原本的每担115两白银迅速飙涨,短短三天就涨到每担180两白银,随即展开了报复性的强烈反弹。

  200两白银一担,220两白银一担,260两白银一担,300两白银一担,350两白银一担……

  市场上抢购生丝的热情渐趋疯狂,仅仅十几天的时间,价格便很快越过了胡雪岩当初250两白银一担的成本,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一路疯涨到440两白银一担高价。

  而胡雪岩也不失时机的在300两白银一担的价格上就开始放货,随着价格继续上涨,逐渐加大了放货的力金融财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