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红衣大炮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   万历四十六年大年初二,闲不住的朱由楫来找孙元化。为了防止重点培养对象孙元化被官僚阶级腐蚀,朱由楫让人送来一千两银子。

  其实一千两银子也没多少,按照十六两一斤算,也就不到一百斤。原本朱由楫的银子存放在银号,也叫钱庄。不过白花花的银子放在钱庄不但没利息,朱由楫还要倒搭银子!

  这对视钱财如粪土的朱由楫来说,简直不能忍受!这几百两的利息钱能造多少个炸药包?能造多少手榴弹?能喝多少花酒?能奖励多少工匠?

  于是朱由楫就把银子取了出来,学着某些汉奸商人的方法,将四万多两银子铸成小冬瓜模样,每个两百斤,一共铸成十三个,全都埋在了自己的院子里。

  朱由楫也想弄个钱庄玩玩,无奈自己这理科狗搞搞火药还行,搞银行真没这个天赋。

  孙元化看到皇三孙子送来银子,推辞半天,最终还是收下了。

  由于目前大明朝官员办事效率低下,孙元化的任职手续出了正月能办好就算快的!

  其实原本效率更低,这倒不是官员办事能力不行,而是实在是没官!通过万历皇帝几十年的折腾,原本整个大明官员十不足三。

  万历四十五年京察,补了几百个官职空缺,可还要刨除被踢出朝廷的东林党人,到万历四十六年初,京师的官职十不足五!

  甚至有的御史从上任就开始外出巡按,由于没有接任者,一连数年无法回家,直到病死,连家中妻妾生的几个大胖小子都没看见。

  特别是去年,原兵部侍郎崔景荣因屡次上疏乞休,皆不得准,于是自己封印出城去官,给万历皇帝写了信——老子不干了!

  万历皇帝十分不满,说当今部院缺人,非大臣擅自去官之时。

  崔景荣头也不回真就回家了。这也让原兵部郎中赵兴邦捡了个大便宜,直接跳级升任兵部侍郎。

  朱由楫见孙元化闲住有些浪费人才,就带着孙元化去兵仗局参观。

  来到兵仗局,掌印太监王国臣,兵仗局管理太监王应科、刘荣、梁栋,兵仗局掌班纪用,写字石元雅等人陪同。

  这个王国臣也是老熟人,之前的名字叫魏朝,跟太子朱常洛的贴身大太监王安走得近,就改了姓,王国臣手下的王应科是心腹。至于其他几人,则全都投入魏忠贤门下。

  朱由楫发现掌印太监王国臣对朱由楫还算客气,可是听闻孙元化要当工部军器局大使,顿时面带怒色,基本没给孙元化好脸色看。

  朱由楫仔细琢磨,才明白其中奥秘。

  内廷的兵仗局和工部的兵器司功能相同,所以任务也就相同。财政拨款多分给工部兵器司半斤银子,内廷的兵仗局就少收八两!这两人要是能对付就见鬼了!

  朱由楫先是弹弹衣服上的灰尘,对王国臣说道:“浣衣局最近少掌印太监,汝有兴趣否?我可以向皇帝爷爷建议下,让你去!”

  王国臣接任掌印太监没多久,那还是托皇三孙子的福,前任掌印太监被煤焦油毒气熏死了。这王国臣也是一表人才,心思缜密,要不怎么会成为客氏的男宠,宫里也叫对食或者菜户。

  王国臣立即跪下,口称有罪,忘皇三孙子饶恕!

  朱由楫笑着让王国臣起身,说道:“且不说汝乃父王的贴身宦官,如今还在和工部兵器司争斗,却不知同是祸事降临!我听说辽东拖欠饷银,户部无钱,正准备从兵仗局、兵器司挪用!尔等不如团结一致,莫要在争斗了!”

  王国臣哪敢反对,对孙元化开始笑脸相迎。

  朱由楫让人找来谭家父子,几人有大半年没见了。谭家爷俩见皇孙召见,立即跪下给皇孙问安。

  朱由楫让谭家父子拿来燧发枪,交给孙元化观看。孙元化拿着燧发枪,仔细端详,赞不绝口。

  旁边的谭氏父子却面露愧色,主动跪下给请罪,至于原因,还是燧发枪的打火率过低,一年多的研发依旧不到四成。

  朱由楫问道:“孙先生对这枪械可由研究?”

  孙元化却更加羞愧,说道:“启禀殿下,我对铸造火炮还算略有心得,对火绳枪却不甚了解,特别是这不用火绳的燧发枪”

  朱由楫面带失望,心道:“燧发枪研究如此缓慢,绝不是大明缺乏专业人才,而是无法发掘人才!”

  孙元化说道:“殿下,可以让澳门的弗朗基人来帮助研发”

  “弗朗基人?孙先生,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孙元化道:等不如团结一致,莫要在争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