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   红尘人有红尘事。

  那刘夋所择之地,正是邻县。

  那里知县便是个搜刮民脂民膏之辈,因他与麾下小吏俱是贪婪,上下盘剥,以至于县中百姓日子过得很是清贫。

  但此人身后有人提携,又仅只一县之地,因此已然在那处做了十余年,纹丝不动,却也将自己填补得脑满肠肥。

  因相距颇近,黄杨村有嫁与邻县之人为妻者,回来娘家时,便少不了通了消息。而村人平日里谈天起来,亦少不得抱怨,这消息,就传递开来。

  更何况,在那县城之内,有邻县之人奔波数十里,只为将手中货物卖个高些的价钱,本县之人见其来去匆匆、形容枯槁,稍一询问,更是弄得清楚明白。

  久而久之,那邻县之事,于本县也为谈资,而本县知县管不得,本县百姓亦无能为力,只能叹息罢了。

  如今刘夋也是早有耳闻,思忖再三,横心写信。

  他以为,虽说那县里并不富裕,但他为官既不为贪图享乐,清贫些的,反而容易做出政绩。再者邻县之人与他也能称得乡邻,早先做不得什么也还罢了,如今可做,怎能忽视?又还有个缘由,他生于此地,对此地也颇了解,可以因地制宜,若是一味选那天高地远之处,去了不知风土人情,不晓得民俗道理,恐怕是一筹莫展,难以动作的了。

  多方考虑,刘夋已下定决心。

  而那二品大员也着实有些手段,不多时,已将此事做定。

  刘夋上任,初时手忙脚乱,虽精研案牍之卷,却难有成效。数日无所成就,心慌之下,传书于徐大夫。

  徐子青得了书信,回言却道:“大夫不解官场事,当致信于引路人。”

  刘夋恍然,试探上书,求问那二品大员如何为官之事,后经由指点,开始招募贤才,于县中多番走动,询问当地族老,询问百姓各家,询问小吏,询问县人,多思多虑,多读多行,渐渐胸中便有丘壑。

  此后,此人行事有章法,心性无移转,对一县之人,便有造福之能。

  三年之后,百姓已初扫贫弱;

  五年之后,百姓食饱衣暖;

  八年之后,百姓人数增乎一倍,一县之地,已成富庶之地了。

  可谓政绩斐然。

  后刘夋调任另一贫县,只三年,使贫县变作富县,复调另一县,同样大有作为。如此政绩,那已然晋为一品的大员越发看重,于考评里给上上等之评,再度提拔,使其得任一府府官。

  刘夋离去时,百姓送行十里,俱难舍这一位父母官。

  随后十五年,刘夋在一府之地尽情挥洒,麾下官员虽非全然清廉,却绝无尸位素餐之辈,亦使一府之地也变得富饶起来。

  然而以他出身,只善于管理地方之事,并未调入京城,而刘夋也逾花甲之年,决意于任上终老,待无力为民后,再卸任归田。

  辗转许多年,刘夋为官风评绝佳,国内上下,无不知晓,府内百姓,无不感念。

  当年苦读不得晋身的农家子,如今抱负已偿,几乎已是了无遗憾。

  又七年,刘夋六十九,颇觉气力不济,便有告老之意。再过三月便有新官前来,到时得以交接,便可离去。

  孰料正此时,府城之内,突生瘟疫。

  众多百姓深受其害,不出数日,已然有数人猝死。

  刘夋惊怒之下,唤府中兵士群起而动,安置百姓,又寻府中良医,寻查病源。而后方知乃是鼠疫,竟为绝症。

  他如今年迈,连日奔忙,疲惫交加,竟已病症加身,精力更是萎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