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乘警队长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


    马金涛不假思索地说:“收钱呗,建一座船闸就能收费,你想想一天那么多船过闸,能收多少钱!”



    “马哥,这事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那为什么要建这么多船闸?”



    “这四百零四公里的航道,全程水位落差三十多米,不建船闸怎么调节水位,又怎么确保运河水深能通航?要是不建船闸,又怎么调节水位,防汛抗旱?”



    看着二人似懂非懂的样子,韩渝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耐心地解释道:“刚才说的那些船闸,把这四百多公里的大运河,设置成了十个航运梯级。



    如果没这些船闸,运河根本无法通航,沿岸不知道会有多少群众因为发洪水流离失所。”



    马金涛愣了愣,追问道:“这些船闸都是现在建的,以前没船闸的时候不一样可以通航吗?”



    韩渝对大运河太熟悉了,小时候跟着老爸老妈不知道来过多少次。



    对于大运河的历史,一样是如数家珍。



    他端起茶缸喝了一小口水,笑道:“老一辈的人说,以前大运河上没有船闸,只是在大运河里筑一条石坝,好抬高运河水位,河水从坝上漫过去,保证能行船。”



    “都筑坝了怎么行船?”



    “那会儿没有现在这么大的船,只有几吨,最多十几吨的小木船。船过坝的时候,如果是下水船,用木板盖住船舱,捆扎牢固,请闸工驾船,跟扎猛子似的,从坝上直插水下,再浮出水面。”



    韩渝笑了笑,继续道:“如果是上水船,就要在船上用绳子牵住上游岸边木桩,转动绞关,拉动木船过坝。以前的漕运就是这么进行的,而且说是京杭大运河,但水路并不是真正的能直通京城。”



    “不能直通京城叫什么京杭大运河!”



    “事实上就没真正通过,到了槐阴就要换马走一段,然后再换船,所以有句话叫南船北马。”



    晚饭是要吃的,但不等王记者一起吃不好。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韩渝决定给他俩再科普下运河上的船闸,接着道:“运河上最早的现代化船闸建于一九三几年,那时候江北段只有邵伯和刘老涧两个船闸。



    一个是国民党政府建的,一个是日本鬼子建的。他们在这两个地方建闸,主要考虑到这两个地方是水路要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但也为两岸做了点贡献,岸上的老人都说因为有刘老涧船闸,免去了四阳、槐阴和槐安的百年水患。”



    马金涛想想追问道:“现在有船闸了,能不能直通首都?”



    “通不了,大运河从1855年黄河改道之后,黄河以北再也没通航过,进京只能走海路。”



    韩渝站起来一边伸着懒腰,一边又笑道:“不过我江南段,自徐洲微山湖,经宿千骆马湖,槐安淮河,杨州高由湖一路南下,直到长江,航运一直很通畅。”



    马金涛正想问问长江以南的大运河航道能不能通航,对讲机里突然传来吕向平的呼叫声。



    “咸鱼咸鱼,东边湖面来了几个小划子。”



    “到底几个?”



    “看不清,看着有五六个。”



    “能不能看清小划子上有多少人?”



    “也看不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