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艾欧尼亚《致富经》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就导致种地不挣钱,农民的工时不值钱。

  李维之前在文章里举过一个例子:

  一个诺克萨斯农民,需要不眠不休地工作10年,才能挣到一台祖安工人耗费100工时制造的海克斯收音机。

  而这个故事,就是剪刀差作用的最好体现。

  所以可以预见的,如果让艾欧尼亚以后当世界粮仓,让自由市场不受干扰地发挥作用,那恐怕要不了几十年.

  艾欧尼亚就会变成全世界最穷、最落后的地方。(弗雷尔卓德等自然条件更恶劣的地方除外)

  艾欧尼亚人,也会变成其他加盟国居民口中的“臭种地的”。

  他们当然会比领风者到来之前,过得好上很多。但是,这就够了吗?

  “当然不行!”李维很严肃地说。

  “虽然客观条件限制,我们无法让艾欧尼亚通过高度工业化来快速致富。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要让它永远地贫困、落后。”

  自由市场,解决不了种地受穷的问题。

  那就让那只看得见的手来解决。

  而这方面。可以说的就多了:

  比如说,可以在艾欧尼亚搞有限的绿色工业化:

  领风者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把海克斯工业等高附加值又低污染的高新产业迁至艾欧尼亚,用来弥补艾欧尼亚作为世界粮仓的经济短板。

  比如说,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

  艾欧尼亚作为魔法浸润的初生之土,其历史文化之厚重独特,自然环境之绮丽绝美,都堪称是冠绝符文之地。

  各种外地难得一见的文化遗迹、自然奇景,在这几乎随处可寻。

  这不正是一个天然的旅游胜地么?

  借着飞机与海克斯飞门等便捷交通手段,艾欧尼亚未来完全可以在旅游业、服务业上集中发力,在第三产业上有所成就。

  再比如说:

  这里还可以发展高端农业、注重品牌培养。

  农产品没有科技附加值,但可以有品牌附加值啊。

  我艾欧尼亚用魔法浸润种出来的瓜,贴上品牌标签,比其他地方的瓜卖个贵上十倍,也很合理不是吗?

  咖啡、茶叶、红酒、白酒、大闸蟹能在品牌上做文章的农产品实在太多了。

  只要品牌做出来,说不定卖白酒的,还比搞海克斯科技的更挣钱呢。

  而得益于这片魔法浸润的土地,艾欧尼亚的农产品在质量上,本就比外地货明显高出一截。

  所以可以预见的,艾欧尼亚未来不仅会是世界粮仓,更会是世界高端农产品之乡。

  “还有,我们可以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可以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以良种、良法、良田、良态生产良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李维一连串说了许多办法,听得菲雅这种海商小姐都连连点头。

  套路之多,都可以专门做一期《致富经》了。

  “总之”最终,李维做出总结:“我们不能让艾欧尼亚在当‘粮仓’为世界做贡献的同时,还要永远为全世界受穷。”

  领风者需要在保证均衡的前提下,通过各种行政手段,尽可能地帮助艾欧尼亚富裕起来。

  教育、医疗、各种基础建设,这些也都可以通过联盟内部的转移支付补上。

  “艾欧尼亚人或许不能在家门口从事高收入的工业岗位,但我保证,他们一定可以在家门口拥有一流的大学、医院和交通网络,享受到现代社会的一切便利。”

  “这就是在艾欧尼亚需要维持万物均衡的前提下,我们领风者能选择的最好选附加值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