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公产业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莫斯科,罗斯季斯拉夫宫。

  这些年来,罗斯季斯拉夫宫变化挺大,这三年里莫斯科王公对整个宫殿都进行了体系重塑。

  当然,肯定要在最大程度上对原有的建筑进行利用,若是全部拆掉那花费的工时可就太巨大了,而且许多建筑本就属于新建行列,把它们拆掉得不偿失。

  虽说因此花得钱已经不知道多到什么地方去了,但是看到成果后莫斯科王公依然觉得值得,觉得这个钱花得太是地方。

  现在的罗斯季斯拉夫宫是一座典型的罗斯要塞式宫殿,厚实的砖墙在内城之中又营造了一座小小的内城,这样哪怕是红城被攻陷,王公军队依然可以固守。

  别看那些墙上那么多浮华装饰,在这些浮华装饰之下的,是城墙那种厚度的砖墙。

  而在这内城之中,就是莫斯科王公的宫殿,东北罗斯的政治中心,这里传达出的每一条信息都在对整个罗斯施加强大的影响。

  罗斯季斯拉夫宫有宴饮觐见的主厅堂,有王公家族的华丽居室,有宾客的宽大房间,还有王公家族的私人教堂,应该有的全部都有,可以说这已经是不亚于基辅的弗拉基米尔宫的存在。

  无论从什么方面来说,这都是一座优秀的宫殿,都足以向外展示莫斯科王公的强盛威望。

  这里永远都有丰盛的食物,异国的美食也不时出现在宴会上,仆人成群并为他们掌握的专业技能骄傲,莫斯科王公的宫廷已经变成整个北方最为着名的宫廷,吸引着各方的战士。

  其中也少不了各路混吃混喝之人,他们来到王公的宫廷大吃大喝都不能对王公的政府产生什么益处。

  对于这些人,罗斯季斯拉夫都是在收留他们半年之后就赶出去,这已经属于是很康慨的行为,因此罗斯季斯拉夫并没有因为这些动作而受到什么影响。

  至于整个内城,如今的建筑也多了起来,毕竟莫斯科王公那近两千的脱产半脱产人员和他们的家人都居住在这里。

  这里都是一片片的砖房,看不到多少外城的木房,莫斯科内城在砖瓦购买上是有着优惠价的,因此大家都选择建造更为坚固的砖瓦房屋。

  这是出于罗斯季斯拉夫的私心,他希望先在自己身边建成砖房遍地的情况,这样让他感觉自己处于文明之中,而不是蛮荒的罗斯。

  外城其实砖房也已经不少了,诸如政府,磨坊还有工场这样的基本砖瓦化,只是很可惜木房依然是主体,而罗斯季斯拉夫内心里对于木房是怎么看怎么觉得不顺眼。

  内城扩张的原因在于莫斯科王公的亲兵队的扩张,如今这支队伍已经扩张到了八百人。

  莫斯科人口的聚集和王公权威的上升使得愿意在王公麾下效力之人越来越多。

  而王公的钱袋子也足以供养扩张的队伍,并且最重要的是,他也有意如此。

  但常备军没有因此扩张,罗斯季斯拉夫只是维持着莫斯科营和罗斯托夫营,在经历1063年的混乱之后,莫斯科王公对于在平民里面招兵很是忌惮,于是暂停了原本的扩张几乎,本来他打算维持四到五个步兵营呢。

  不过作为补偿,罗斯季斯拉夫给常备军每营扩编了一个百人队,安抚了常备军因此的躁动。

  叛乱使得罗斯季斯拉夫认为专注于加强亲兵亲随才是正道,因为这些人都来自于特权阶级,而同一阶级之人很难背叛自己的阶级,终究还是这些人才用着放心。

  莫斯科营和罗斯托夫营的重视度随之下降,而且莫斯科王公还认为常备军没有必须保持脱产,王公赋予了土地或产业,让他们处于半脱产状态。

  同时这些士兵和他们的家人也被迁移到莫斯科内城生活,同样的,这些人也都被赋予了产业。

  反正他们都待在内城里面,集结不是随时都可以集结起来吗?王公眼皮子底下的部队管理可是颇为严格,内城的人员流动一直都在严格控制,不可能出现什么缺编现象的。

  罗斯季斯拉夫这样做的根源是为了把常备军从民众之中提出来,建立一个世兵阶层。

  毕竟他不可能解散这两个营,让那么多掌握军事技能的人失业那就是在找死,这些长了见识、享受过特权的人肯定不会再甘于回家种地,他们是肯定会加入到作乱大军之中的。

  而掌握军事技能的士兵加入到作乱之中带来的麻烦罗斯季斯拉夫已经深有体会了,这三年来那些加入匪帮的罗斯托夫营叛党使得匪帮的组织和战斗力都上了一个台阶,罗斯季斯拉夫才不会又给那边送人呢。

  另外还有一个群体也享受了类似于常备军的待遇,那就是莫斯科的弩手队伍,他们也从脱产变成了半脱产,被莫斯科王公赋予了田地,接着集中居住在内城。

  弩手这个群体说实话,需要不了太多训练的,拉来一个农夫练个一土地或产业,让他们处于半脱产状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