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昔日看书人 今成书中人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孙悟空性格中,带有很深市井痕迹。

  这可能跟他萌生道心,出海寻仙、求长生不老术之时,在南赡部洲城县中,游荡生活了近十年有关系。

  他原本只是山中灵猴,正是在南赡部洲市井之中,学会的人言、人行、人事。

  就有点像少年离开家乡、去远方开始独立生活、有了“第二故乡”一般。

  这种类似的经历,对人的性格、人格的影响和塑造,都是极大的。

  尤其是发生在成长期时候。

  或许是生为异类、在人市中总是遭人白眼排斥,为了讨生活、生存,孙悟空的行为举止也逐渐“混混化”。

  一颗赤子之心,逐渐被俗气沾染。

  因此他后面的性格,就逐渐变得十分好说大话、爱炫耀、爱听奉承、爱脸面。

  他在灵台方寸山学会本事,被师兄们起哄一撩就迫不及待的展示,在龙宫拿了兵器披挂,回去后也拿上人前显圣。

  这些都是他爱炫耀个性的体现。

  同时他也爱“讲义气”,爱交朋友,喜欢呼兄喝弟,搞“四海之内、皆是兄弟也”那一套,到处跟人称兄道弟。

  他在地界、也即是地仙界时,就到处认兄弟,“遨游四海、行乐千山”,所结交的妖怪千千万万之多。

  六大圣,不过是其中最突出的罢!

  后来上天当了齐天大圣,他也同样是交游广阔,原著中说他是——

  “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

  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

  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去云来,行踪不定。”

  但他这种“讲义气”,动辄跟人称兄道弟的做派,其实底子里、还是市井混混那套场面交际的虚话,不能当真的。

  所以他刚跟你称兄道弟,下一刻就能跟你翻脸,说变就变,是属狗脸的。

  他热血冲动,有小混混的狠劲和无知者无畏,所以当弼马温受了一点屈辱,就直接下天扯旗造反、当草头王。

  他性格中,是有着种种缺点的。

  但这一些种种的缺点,都不是他的本来面目,而是他在入世之后,被世间俗气沾染上、又不得教化而积得的恶习。

  玉不琢不成器,他本就是块璞玉,在凡尘中混迹久了,身上心灵因此被裹上了一层厚厚的石衣、久被劳尘关锁。

  因此要靠九九八十一的细细打磨,才能最终绽放绝世光华,照破山河千朵。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句出自北宋张载《正蒙·乾称篇·订顽(西铭)》中的话语,用来形容他,再好不过了。

  ……

  却说那猴王,被焦平生生砸落在海山崖壁之上,痛饱之以铁拳,打了他一个青红皂白开染房、咸酸苦辣油酱铺。

  拳路一走开,焦平身心俱畅,一时只觉越打越顺、豪气滋生、端是痛快!

  这让他隐隐醒悟到,自己之前的炼体过程不能说错,但也有些闭门造车了。

  炼体、炼体,这是“武法”,而不是“文功”,宜动不宜静,正是要四处去走动,跟人交流碰撞,拳拳到肉!

  若是按照水道的德行来理解,此时自己应该行那浩浩“激流”之道,而不该再行安忍不动、深湖积蓄的“静水”之德。

  此时,他如夏日雨点一般的猛拳,每一拳狂殴而下时,就像击打在那铁墩钢块之上一样、带来强烈的反震。

  这一些反震的力道,会有一部分经由着“固相”传递到“液相”那边,反过来助力加快体内“功法潮汐”的成型。

  接着又有一部分力道,会从“液相”之中蒸液化气,借此又激发“气相”,使得这时想要释放神通的话,会更好更快。

  如果“气相”中的“汽”过多的话,则又会凝成“雨云”,形成“降水”或者“冰雹”。

  这样一种“补充”,就又从“气相”,转化到了“液相”和“固相”那边去了。

  这种三相循环,就是“三相决”之中的一个应用技巧,功决中称之为“相变”。

  “相变”不仅可应用在、化解打人的反震力道上,也可以应用在被人攻击的被动防御之中,实现绝地翻盘、反杀。

&ems的德行来理解,此时自己应该行那浩浩“激流”之道,而不该再行安忍不动、深湖积蓄的“静水”之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