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两首词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吴门,也是江南别称,至于长安,前朝叫长安,自大渝起,便改名西安。

  只是,沈黎小小年纪,哪来的离愁别绪?

  词中意境极美,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不可多得的良品。

  虽比不上寒窑赋那种传世之赋,但也算是难得的佳句,大渝还是有几人能写出如此诗句的。

  他捋着胡须,点点头:“不错,不错。”

  不是他眼界太高,而是沈黎前几首抄的太好,相比之下,这首词就显得有些一般般。

  沈黎见一首没让他动心,又拿了一手劲爆的。

  《雨霖铃》柳永。

  初中所学一首十分经典的词。

  唐老简单扫了一眼,便再也离不开桌面上那首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他抬起头,看向远方秦淮河面,深吸一口气,这描写情人别离,实在太有代入感了,没有歇斯里地的舍不得,也没有落入俗套的大力描写心境,只是让读者自行感应其中不舍的情感,字里行间满是留恋。

  其中第一句,寒蝉凄切,以秋景入情,更显离别的悲凉,随后便引出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又加重了悲凉的感觉,情感层层递进,更显凄凉。

  这几句,没有直接描述离别,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关系,以景入情,渲染氛围用的极好。

  念去去,用了两个“去”字,也是深刻的表现出作者的不舍以及听天由命的无奈。

  随后,他收回目光,再次看向桌面。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唐老只觉头皮发麻,他怔怔的看向沈黎。

  这真的是一个十九岁的少年所写?

  这一句,将气氛推到了高潮,悲愤,不舍,留恋等情绪混作一团,最终化作一道不甘的低吼。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他重重的挠了挠头皮,只觉这一句,更是点睛之笔,尤其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情景交融,凄凉到极致,即使外面现在晴空万里,还有些闷热,但他想起春日清晨,世界满是寂静,自己独自一人,在兰舟上醒来,宿醉之后的无力,以及离别之后的凄凉,此情此景,该是多么悲凉?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他深吸一口气,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

  他年轻时,也经历过离别,自知其中的悲凉,宛若被世界抛弃,独自一人蜷缩在角落,像头小兽,默默的舔舐伤口。

  他又深吸一口气。

  沈黎轻咳一声:“呃,唐老,哪里还需要再改改的?”

  “写的……极好。”

  唐老又深吸一口气。

  这是他第四次深呼吸了,只是为了缓解心中负面情绪。

  若说这不是沈黎写的,他是万万不信的,当今大渝,谁能将景物如此完美的融入情感之中?

  他知道,沈黎是想做官,今日所求,也应该是做官。

  如此文采,推荐他进入翰林院或是国子监又何妨?此人一词,便可堵住那些悠悠之口。

  “行了,我可以让你做官!”

  沈黎目瞪口呆,我不是求这个啊。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