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逼降李瀚章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瀚章知道复兴会善待俘虏,像自己这样有身份的高级军官,可花钱赎人。

  他受过正统儒家教育,父亲是朝廷命官,自己也有知府赏衔。与其留在复兴会,他更希望返回湘军,或者回到皖北,与父亲李文安、二弟李鸿章并肩作战。

  但吴捷要他投诚,让他前去劝降李瀚章,让李瀚章深感为难。

  吴捷也不多说,笑呵呵地递给李瀚章一期《振兴报。

  李瀚章惊掉了下巴:只见上面一则耸人听闻的大新闻“清知府李瀚章投诚”!还附有一张清晰、放大了的照片!照片里,李瀚章正襟危坐,与右二军高级官员合影!

  吴捷笑道:“筱泉兄,你这张照片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说起来,这是全世界第一张印刷在报纸上的照片,连洋人都没这个本事。这期报纸必将大卖。筱泉兄声名远播,何不趁热打铁,代我会一会蒋益澧、唐训方,劝降他们?”

  李瀚章愣了半天,有苦说不出。华夏注重名节,大臣丢城失地,按规定要殉城,若敢逃跑,轻则流放,重则枭首。

  他身陷敌营,不仅不殉节,还与敌人握手言欢。再加上这张报纸,李瀚章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吴捷见他不声不响,继续劝道:“筱泉,中国自古有言,“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我们复兴会不同于一般的太平军,志向远大,实力超强。

  “别说湘军曾国藩,就是洋人来了,我也一样不怕他,一样可以打败他。你若真心希望华夏复兴,就应该投诚我复兴会。如今正是用人之时,假若你真心投顺,必得重用。”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

  李瀚章斟酌良久,说道:“李某不才,能得大帅如此看重。我愿留在九江,供大帅驱遣。”

  吴捷大喜,说道:“眼下正有一桩要紧的事,非筱泉出面不可。梅家洲的湘军已经陷入绝境,缺衣少食。请你陪政工部副部长李珊元走一趟,到蒋益澧营中晓以大义,劝降蒋益澧。”

  李瀚章只能应允。

  此时,蒋益澧的七千湘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左七军、右二军的严密封锁下,湘军粮草早已竭尽。

  湘军水师全军覆没,曾国藩又领着塔齐布的残军从九江城下撤走。蒋益澧孤立无援,没有粮草供应,只剩死路一条。

  想突围,更是毫无希望。湘军西有壕沟、左七军,东为太平军、鄱阳湖,南为鄱阳湖,北为长江,真是上天无门、下地无路。

  营中战马已经宰杀吃尽,粮食也即将吃完。湘军官兵每天只能吃两顿稀粥,盐也没了,油也尽了。

  田鼠、蛇、草根、麻雀、鱼、战鼓上的牛皮、树皮……只要是能想到的,只要是能吃的,湘军都吃了一个遍。

  甚至,军中发生了人吃人的恶性事件。蒋益澧不得不发出军令,但有敢吃人肉者,杀无赦。

  士卒们不敢吃人肉,但逮到秃鹫、乌鸦、野狗等禽兽,还是争抢着吃。这些禽兽食用战场上的尸体,眼睛变绿了。

  湘军为了填饱肚子,为了活命,什么师生、同乡、同族情谊,全都抛至脑后不顾了。

  最令蒋益澧担忧的是,左七军宣传攻势太厉害,几乎无法招架。

  每天都有传单像雪片似地飞向湘军阵地上。左七军承诺,只要湘军官兵肯投降左七军,便可活命,便有馒头奉送。

  他们甚至还明码标价,湘军携带枪炮投降,赏银若干,杀死官长投降,赏银又若干。

  每天都有上百湘军越过壕沟,向左七军投降。蒋益澧难以禁止,只得把坚定的官兵调至前线,试图阻止官兵投降。

  他也明白,不投降已经不行了。问题是:左七军能像承诺的那样,善待俘虏吗?自己举手投降,左七军会放过自己吗?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