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西征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1853年下半年,太平军尚不重视西征战场,总体战略以北伐和保卫天京为主。

  尽管杨秀清组织部队东征、西征,但在本质上,东征、西征战场都是配角,服从服务于北伐、保卫天京两大战略。

  东征镇扬,一则可以屏卫天京,二可以支持北伐军北上山东。若进一步,则能进占苏、浙。

  清廷视苏浙为命脉,把最精锐的江南大营部署在芜湖至常州一线,堵住了太平军东进苏、浙的道路,在江南一带四处搜杀太平军间谍,防范甚是严密。

  尤其是向荣的江南大营,一路从广西追至天京,虽屡败而不溃,虽频乱而不散。如今,向荣又在天京城南孝陵卫扎下老营,令太平军上下胆寒。

  杨秀清本来打算进军苏、浙,但见清军把精锐兵力横亘在江南,便放弃了东征苏、浙的打算。

  太平军东征成果不大,只取得了镇江、扬州两座孤城,把天京防御前沿前推至镇江、扬州,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东征受阻,杨秀清便把目光转移至西征战场上。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地处长江下游。欲守天京,必须占据上游,必要须高度重视西征战场。

  元末时,朱元璋占据金陵,西有陈友谅,东有张士诚、方国珍。当时,敌人西强东弱。不少人主张先弱后强,先打张士诚、方国珍,再回兵打陈友谅。朱元璋力排众议,先打陈友谅,也是为了力争上游,确保金陵安全。新笔趣阁

  杨秀清虽然精明强干,但不识字,也不读书,在战略眼光上存在严重短板。

  他并未认识到西征的重要性,虽然早在5月便派胡以晄、赖汉英抽兵西征,但西征兵力单薄,并不打算长期经营上游。

  太平军西征,实乃形势所迫,不得不为之。一开始,西征只是为了筹措粮食、缓解天京军事压力。

  粮食紧缺问题,一直困扰着杨秀清。

  太平军进占天京,实施男女别营、圣库制度。这是一种“按需分配”的“伪共产主义”制度。天京是座大城,天京市民逃散过后,城内仍有三十万人口。

  这么多人口,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粮食。而太平军在城内禁绝商业,毫无生产,纯粹是坐吃山空。

  为了节省粮食,太平军竟然驱赶老弱出城,声称是让他们出城割麦取食。待这几万名老弱一出城,太平军就紧闭城门,以便节省口粮。

  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皆是华夏有名的粮产地。太平军西征,第一目的便是收集粮食,供给天京。

  西征第二目的,是为了缓解天京军事压力,迫使清军江南大营抽兵回防。这是太平军中有名的战术:避实就虚、攻敌必救。

  要想迫使清军回援,就得攻击敌人要害。清军的要害在于江西,江西的要害在于南昌。

  所以,西征军的首要目标是夺取南昌。

  江西位于长江中游,天京上游,东连闽、浙,南邻广东,北接鄂、皖,西接湖南,处于六省交界之地,为东南诸省的腰肋,军事地位极其重要。

  清军江南大营环绕天京扎营,以江西为“粮台根本重地”。鄱阳湖、赣江流域盛产大米,物产丰富,是清廷粮赋重地。

  向荣的江南大营每月仅军饷就要三十余万两白银,需要南方各省协饷。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省向清军江南大营调拨粮饷,一般都要经过江西转送。

  江西战局的成败事关东南全局。南昌是江西省会,临扼赣江。一旦南昌有失,江西全省动摇。江西一动摇,则东南大局糜烂矣。

  清帝咸丰气急败坏地惊呼:“江西毗连六省,形势极关重要。现在贼势蔓攻击敌人要害。清军的要害在于江西,江西的要害在于南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