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战术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无烟火药是也就是现代广泛使用的炸药。没有无烟火药,近代步枪、机枪、火炮都无从谈起。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正是靠无烟火药起家,成为世界首富的。

  指望郑光聪这样的土专家发明无烟火药,条件显然还不成熟。但吴捷可以引导郑光聪往无烟火药的方向展开研究,日后等有了地盘,但可招募洋人科学家集智攻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吴捷安慰郑光聪道:“不急,不急,搞军工研究不能急于求成。你能想方设法发明硫酸和硝酸,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请坐吧。”

  他接着讲攻城战:“之前我们讲过,攻城要集中优势兵力于突破口,同时也要与重兵合围、围点打援等战法结合。这里所讲的攻城,主要指地位非常重要的城市,敌我所必争。比如说武昌、安庆、九江、金陵、镇江这样的沿长江枢纽城市。

  “攻击这样的城市,必须做万全的准备,必须集中优势兵力合围。这样的城市,敌所必救。在我们攻城时,援军必会从四面八方涌来。因此,我们要分出兵力,在援军必经之路上设置阻击阵地、伏击阵地,以阻击战、伏击战歼灭援军。

  “战场瞬息万变,总以灵活应对为妙。围点与打援,亦可以灵活处置,总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为最高目标,不为攻城为目标。譬如援军来势汹汹,兵力雄厚,负责阻击的部队抵挡不住,就应该从围城的部队中抽取兵力,加强阻击力量。”

  “阵地战乃是我们守城的主要形式。清军守城,往往只凭借城墙,尽弃城外险要。武昌之战、金陵之战中,清军以兵力少为借口,将兵力全部缩入城内,分散在各处城门、城墙垛口处。这等于将战场主动权拱手让人,一旦太平军攻克城墙,城内守军再无凭恃,便会土崩瓦解。

  “反观太平军,则有许多可取的地方。守永安,守郴州,守金陵,太平军都以重兵守卫城外险要,讲究内外联动,在城外险隘处设置防御工事,部署重兵,使得外重于内。这对于我们来说,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以华夏实际情况论,攻城战与阵地战仍是当前主要作战样式。双方往往围绕城池展开战斗。

  日后湘军崛起,曾国藩擅长战略,而短于战术。在他的指导下,湘军打仗往往打呆仗,注重结重寨、挖深濠,行动缓慢,讲究先立于不败之地,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这种战术,对付太平军还可以,对付洋人新式军队却根本无济于事。这也是国内军阀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深层次原因。

  李鸿章继承了曾国藩的衣钵。中日甲午战争中,淮军故伎重施,依然要结寨固守,行动缓慢,不知变通。日军则采用西式战法,行军速度惊人,往往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淮军侧后,打得淮军一败涂地。

  吴捷觉得,有必要向众将普及更多的战术方法。他说:“攻城战和阵地战是我们作战的基本样式,是我们在城市的作战。到了野外,运动战和伏击战将唱主角了。何为运动战,一言以蔽之,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运动战的作战特点决定了我们要走很多路,要绕很多弯子,战士们要吃很多苦。你们作为部队主帅,可能也会觉得打运动战有些窝囊,没有攻城战和阵地战打得痛快。但是,敌强我弱,以弱小之敌对强大之敌,无异于以卵击石。

  “运动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优点,放大敌人的弱点。我们熟悉地形,和百姓关系密切,便能利用地形优势快速转移,利用百姓获取更多情报,从而在广阔战场上灵活自如,利用预设阵地伏击突出之敌、落单之敌。

  “这就引出了伏击战。伏击战要求我们熟悉地形,在伏击地点上预设阵地,提前埋伏兵力。通过运动战,通过佯败,吸引敌人进入伏击圈,然后快速、勇猛地攻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运动战和伏击战密不可分,而要打好运动战和伏击战,迅猛地穿插、迂回是必不可少的。穿插、迂回,本质上是深入敌后,迂回、包抄、分割敌人,将貌似强大之敌,一口一口分开吃掉。一旦决定穿插、迂回,就得果断、勇猛、迅速。必要时,背水一仗,脱离大部队,都是允许的。”

  讲到这里,吴捷终于累了,端起茶杯喝了口水。

  侍卫长王杉走进教室,附在吴捷耳朵上说:“史潘西回来了,正在码头上卸货。”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