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崇祯宣布完对胡慵赖的处理结果后,在百姓们连连回头的目光中,站在原地挥手,目送着百姓们走远。

  跟在崇祯身后的孙传庭,这会目光中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复杂,被填充了草根树叶的棉衣一直在漏风,他已经有些冷了。

  “伯雅,还是尽快让皇家陆军和朔州的应急反应部的官员进行交接,我记得各地应急反应部的官员,基本都是实习官员在担任吧?”

  “是的,陛下放心,臣会给方尚书联系,通知正在朔州的实习县丞,立刻快马赶往山阴,接收物资和人员,进行后续安排。”

  “嗯,你有数就好,王伴伴。”

  崇祯背过手,走向身后的一个平地前,两名跟随他们乘坐直升机的警卫,正在布置着醒目的标志等待后方的直升机过来。

  王承恩听着呼唤。赶紧应了一声。

  “给孙爱卿把棉衣换回来,再准备姜汤,给孙爱卿去去寒。”

  “臣领旨。”

  “谢陛下原谅!臣之初心,为陛下,为大明,从未改变。

  日后,臣定会更加理解陛下所想!不会再做让陛下失望之事!”

  孙传庭脸上露出庆幸,赶紧向崇祯的背影一揖,崇祯既然罚了他,就说明这事过去了。

  十多分钟后,螺旋桨的声音传来,崇祯的红色消防喷漆直二零从远处飞来,在空中盘旋后,降落在地上,接上了崇祯和孙传庭,向大同府赶去。

  接下来的两天,各府仓库区的物资运输队伍,在各县官员代表和拉货队伍的全力行军下,逐渐抵达县区。

  十一月十四日,大雪时节到来,北方各处除了小部分区域,一片千里冰封的景象。

  而这一天,也是整个明朝北方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各个村子的百姓在寒风中激动的等待在村口,等着自己村被选上去拉棉衣的人,将陛下发放的棉衣拉回来。

  近六百个县,数十万辆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驴,马,牛,人不尽其数,都在各自县城区域,准时的拉着自己村子的物资开始出发。

  各县的应急反应部官员,基本都是靠着崇祯撒下去的实习官员进行监督,毕竟临时组建拉人,方岳贡有通天本领的择做不到。

  所以这会这群实习官员,同样在努力的跟着一线的赈灾队伍前行,这也是他们要在一线进行监督发放,确保棉衣都会发放到百姓手中。

  山西永和县,整个县城按照冷新科的规划,一共分出了八个区域,每个区域有个百人负责的样子,基本保持了每只队伍负责八千套东西。

  昨天物资到达的时候,冷新科没有按照之前的计划,直接让各家负责人将物资拉走,而是让各家到府里谈话,严格劝戒一番,甚至退了部分已经拿到手的银子。

  目的,就是要让各家不要动赈灾的物资,就算有想法,也要等发放到百姓手上,再做打算。

  被冷新科排挤的实习县丞李辉,这会已经是奉命监督运送物资,正和出城队伍一块行进着。

  按照计划,他们需要送到距离县城不到三十里王家沟,或者叫王家村。

  出县的路不多,所以各村队伍先后出行后,李辉开始执行他的本职工作,在各车队之间徘回,查看情况。

  昨夜夜间这些东西离开了县衙的目光,他感觉,这里的物资,至少也得少个一半,甚至更多。

  因为在他自己打听的情报,早就知道了这群商贾花钱买下运送赈灾物资的差事,就是为了想办法吞下大部分。

  “哎呀,李县丞大人,您这寻摸来寻摸去的,嘎哈呀?”

  “县丞大人,别寻摸啦!我们数过了,数是够的,没问题!”

  “对啊对啊!你看这粮食,和当初皇家陆军赈灾的一模一样,好的很啊!

  哎呀,可惜我老娘死的早,家中没有五十岁以上的老人,要不然我家也能有分一包了。”

  连着几个队伍的查看情况,让李辉挠了挠脑仁,他有些搞不懂,这不对啊?怎么会这样?怎么没人贪污?

  他是知道崇祯的赈灾杀人指标的,这事他只给知县说过,知县是怎么说服这群商贾的?

  想到头天晚上之间徘回,查看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