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二更:没有沉船就是最好的结果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很详细,查厅你看看。”

  看着南宫鸿朗的表现,查子晋也好奇了起来,接过南宫鸿朗递过来的一页分纸,看了起来。

  “陈总,不知道这拓本是哪位大家所作?

  a4纸上的毛笔字,写的这么有形有骨,一看就是浸染多年。”

  “哦,是一个好友所作,他从小就提笔练字,几十年下来,也算积累了一定的笔力。”

  陈烨瞬间想到了王承恩,这工作通常也都是王承恩在干,只是他忘了,电台是小太监们在篆抄。

  不过也一样,明朝的人写字,只要认真,基本都能达到现在的大家水准,还每人有每人的风格。

  毕竟别人也只会毛笔这一种书写方式,几十年如一日。

  “陈总,其实我更想问这航海志原本可在?这份拓本篆抄之人应该就是根据原本篆抄的吧?

  如果可以,我想请陈总能够影印一份原本给我研究,这份航海志内容太丰富了。”

  “呃,原本已经是不好找了,我手上的拓本,也是国外那位朋友赠我的,据说原本是最后一次郑和下西洋时带去的。

  他们家传了几代,后来就找不到了,只剩下撰写的副本,还有副本的副本。”

  听着陈烨的话,南宫鸿朗微微失望,都是人精,陈烨扯澹的理由他当然不信,退而求其次,希望陈烨尽量给他弄一份拓本。

  看在他态度很好,也没有给自己来什么道德绑架的份上,陈烨微微点头同意下来。

  “可惜了啊,哪怕有一份影印原本在,我们对于明朝的历史研究也能多一块。

  尤其是明朝时期南海的气候,这对研究明朝小冰河气候也是一大补充。

  现在这样的拓本,光是拿出去别人也是不会承认的,可惜可惜。”

  查子晋在一旁看完,同样遗憾的说道,作为旅游局厅长,他对于历史学的研究也很深入,毕竟怎么说也是个历史系硕士。

  所以对于航海志的价值,还有用途也能精准估量,几人手上的拓本,没有影印原件,那就是个现代产物,没人会认。

  “两位既然都想要,我也可以叫我朋友尽量找一找,说不定就有呢?只是今天这趟行程?”

  “那就太感谢陈总了,今天的行程包在我身上,崇明县我还是能说上话的。”

  “只是陈总你也要有一个心理准备,我刚才看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沉船地址是在东沙。

  东沙那片现在已经是一个小镇了,我们去翻翻地方县志,看有没有相关海船记载。”

  查子晋和南宫鸿朗直接打包票,这笔交易有了让他用心的基础。

  “还要翻县志吗?我记得南宫老师不是一直在研究崇明吗?”

  “我确实一直在研究崇明,可崇明历史也很厚重啊,从瀛洲一直发展到今天,相关记载多了。”

  听着南宫鸿朗的介绍,陈烨逐渐将百度上了解到的信息比对起来。

  下午,一行人正式开车到了崇明,从县志开始翻阅,进行着查找,没有结果后,又到实地查看。

  “这里就是按照记载,大体的位置,从这往前,十二公里就是以前的奉圣庙。”

  “就是这?”

 &e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