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说好的单挑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赵佶盯着邓圭,这家伙的态度,太可疑了,简直把我是间谍几个字,直接写在了脸上。

  虽然史料没有真正的明确记载是邓圭泄露的夜袭,但空穴来风,有这个说法,他邓圭和金人就脱不了干系。

  “就算朕杀了金使,金人就敢对吾儿动手?告诉他们,只要敢对阵的枢儿动手,朕就敢对他们血腥报复!

  他们不是要朕赔他们五千万两吗?朕悬赏大宋所有人,包括禁军将士,割一个金人脑袋赏一百两银子,他们金人够朕杀多少?

  立刻,马上,去把金人脑袋全宰了,邓圭,你带着他们使团代表的脑袋,继续去给金营送信。

  告诉我那野种儿子斡离不,明天准时按照朕的要求到两军阵前对决,否则朕会立刻开始动员,传召天下,与金国决战。

  去他娘的五千万白银五百万黄金!告诉金人去,一亿贯赔款绝无可能,这些钱,朕可以明年便整训一百万大军。

  要么明日决战,送吾儿回来,要么他对吾儿动手!朕即刻发文传旨天下,设银两万万贯,杀金人,拿赏金。

  大宋与金国,不死不休!我大宋,不再忍让,要么和谈,要么金国宋国亡国灭种!”

  赵佶说到最后,越来越激动,也越来越轻松,听在赵桓耳中,也是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是啊,赔金人的钱,都够用来再整训一只无敌之师了,可他用来给金人,不就等于帮金人整训军队?

  这个思路还可以拓展到岁币,若是岁币的钱加到军事支出,又会怎样?

  陷入这个想法赵桓思索了下,发现这番论据,虽然听起来热血沸腾,惊心动魄,可实际上,账不是这么算的。

  宋朝的军队已经百万,可以宋朝的实力,不是招不到更多军队,而是根本养不起了。

  不过,一百钱一个金人人头,还真是听起来带感啊,

  李纲闻言,激动的直接朝赵佶一躬身,他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通,昨日之前还跟个鹌鹑一样,提到金人就吓得瑟瑟发抖的太上,今天居然这么硬,比吃了药还硬。

  “官家圣明,道君太上圣明!”

  “还请官家速劝太上,国虽大,好战必亡,先汉就是因为武功盖世,打的周边小国敢怒不敢言,这才招至灭国之祸。

  如今金人陈兵京外,并不是打不过大宋,而是金国不想损耗实力攻城,否则汴京断然无法守住。

  太上,虽官家求和有失颜面,可为了大宋百姓,为了汴京城数十万军民,与金国言和,才是最好保存实力的办法。

  昔日韩信有胯下之辱,其后韩信主宰天下,唐皇有渭水之盟,奋力备战三年,终是灭国突厥。

  此皆是天下形势之变,大丈夫生于天下,当能屈能伸,何况是帝王乎?

  只要等金人此番散去,朝廷上下一心,励精图治,整训禁军,大宋必然能够重新发展强盛。

  届时,我们再找他金国算账便是。所以,太上,官家,请收回成命!臣请太上,官家勿一意孤行,陷大宋于危难,将祖宗基业给丢了啊!”

  “大胆!”

  童贯厉喝一声,顿时白时中的声音被压下,赵桓饶有兴趣的看着他,要不是历史记载,这谁能想得到,眼前这个言辞恳切的人,会是个奸臣?

  赵佶看着白时中,也是有种满满钦佩欣赏的感觉,就这嘴,难怪湖弄得赵桓团团转,这番话,既给赵桓的和谈找了台阶下,还画了大饼。

  而且还把赵桓割地赔款比喻成渭水之盟,潜台词上,就是把赵桓和李世民的功绩做对比,直说赵桓是明君。

  这样的夸赞,哪个君王不迷湖?

  “请太上官家,收回成命!”

  “官家,既然官家一意要让祖宗基业毁于明日,臣这就向太祖告状!”

  一名侍郎左右看看同僚,随后奋力冲向廷柱,顿时满朝官员上前想拉,而他的同僚伸手倒是拉住了衣服,可没想到拉住的是腰带,被一扯直接崩断。

  ‘眶!’

  全场寂静,心中都是一个声音。

  ‘卧槽!你来真的?’

  撞柱的侍郎也是迷茫的缓缓倒下,头上被撞了个凹印,目光看向手中抓着腰带的同僚。

  你特么白时中,也是有种满满钦佩欣赏的感觉,就这嘴,难怪湖弄得赵桓团团转,这番话,既给赵桓的和谈找了台阶下,还画了大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