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风起云涌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怜秀秀终肯让燕王朱棣上船,他理应大喜过望,岂知燕王却答应道:“小姐语带苍寒,显见心情不佳,不欲待客之语,非是搪塞之词,朱棣怎敢打扰,就此告退,秀秀小姐好深休息,身体要紧。”

  怜秀秀微感愕然,想不到燕王如此体贴和有风度,半晌后才道:“燕王顺风,恕秀秀不送了。”

  燕王朱棣二话没说,道别后,悄悄走了。

  躲在屏风后的浪翻云禁不住对燕王作出了新的评估。

  燕王这一招对怜秀秀的以退为进,确是高明之至,异日他再约会怜秀秀,这美女当然不会拒绝,怎样亦要应酬他。

  那时他便可凭着在今晚留下的好印象,展开攻势了。

  怜秀秀至此筝兴大减,沉思半晌后,吹熄案头的孤灯,站了起来,盈盈出厅去了。

  浪翻云微微一笑,心想不若就在这屏风后打上一晚坐,明早才设法再去找左诗。

  他盘膝坐了下来。

  翌日早上。

  奉天殿。

  这是皇城内最大的三座大殿之一,在三屑白色台基之上乃大明皇城最高的权威象征。

  三层节节内缩的层檐,上蓝中黄下绿,而终于收至最高的一点实顶,汇聚了所有力量,再升华化入那无限的虚空里,那种迫人的气势,却使人呼吸顿止,心神畏敬。

  大殿除主建外,殿前有大月台,台左角置有日冕,台右角置有嘉量。

  前后迥廊,均有白玉石栏杆,极为精巧。

  “皇上驾到!”

  数百名朝臣一齐跪伏地,以头触地。

  步履声响起。

  大殿忽尔肃静了下来。

  有力的脚步声在最高的台阶响起来,接着是拂袖和衣衫摩擦的声音。

  满朝文武连呼吸都停止了,空旷庄严的奉天殿,静至落针可闻。

  在极静里,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的声音因此亦分外清晰响亮。

  朱元璋充满自信和威严的声音在大殿的一端悠然响起:“众卿家身体安和。”

  殿内立时接连响起高呼“万岁”的颂词。

  一会又静了下来,那充满压迫感的气氛把人的心也似压得直沉入海底里去。

  朱元璋“哒”地一声,弹响了指甲。

  旁边一道高亢的声音唱偌道:“赐太子、秦王、晋王、燕王坐。”

  谢恩后,太子和三位皇子坐入已经准备好的椅子里。

  其他文武朝臣仍跪伏地上,头也没有机会抬起来。

  朱元璋坐在高高在上的龙椅上,头顶高冠,身穿龙袍,背后为贴金雕龙的大屏风,有说不出的华贵和霸气。

  这大殿里,有座位的,除了四个皇子外,还有两类人有座位。

  其中一类是国外来的贵宾,他们也被朱元璋赐座了,另一类只有一个人,就是鬼王虚若无,他的官职是威武王。

  能与继承者平坐,于此亦可见虚若无的地位是何等超然。

  等仪官唱偌一番后,那国外的宾客就按照仪官的指示,三跪九叩后,就开始宣读对大明的进贡臣服,然后呈上国书。

  仪官当场把译成大明的国文的国书版本宣赞出来,又把进贡的物品清单逐一官读。

  等国外宾客进贡完,仪官开始宣读朱元璋的旨意。

  这旨意是朱元璋要对整个权利架构的改革,一方面提升六部,使他们直接向皇上负责,直接奉行皇上的命令,使中书丞名存实亡。在军事上,则把权利最大的大都督一分为五,以后大都督只能管军藉军政等琐事,不能直接指挥和统率军队。

  一切命令由皇上通过六部里的兵部颁发,使将不专军、军不私将。

  那文官的最前面站着一个身材消瘦,年纪五十上下,相貌堂堂,但脸色阴沉,细长的眼神充足,但眼珠转个不定,他不停与对面武官的第一人交换着眼神。

  武官的最前面的人一身大将打扮,瘦硬如铁,勾鼻薄唇,双目锐利如鹫,他示意那文官第一人站出来说话。

  胡惟庸此时站出来说道:“皇上明鉴,臣下只是为皇上着想,现在皇上每天要看百多个奏章,处理两百多项事情,若没有臣下为皇上分担,工作量将会倍增,臣下为了此事,担心得晚上都睡不着呢。”

  他说话,他身后的一群文官都大,仪官开始宣读朱元璋的旨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