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东风建筑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哦,好的武哥”

  左杰看了看条子上的地址,以及条子上的文字,笑着点了点头。

  “去吧,好好干,别跳别闹,踏踏实实的”。

  李学武也没起身,对着左杰交代了一句便低头开始忙工作了。

  左杰把李学武留在茶几上的茶杯端过来放在了李学武的手边,然后悄声出去了。

  小胡看了左杰一眼,心里暗暗羡慕着,说不定这又是哪家的孩子。

  关于领导有背景,有关系的言论,在治安大队不算新鲜的话题,可直到今天才算是证实了。

  给于尧做笔录的时候他就问了一下于尧的家庭关系,却是吓了他一跳。

  于尧的母亲还一般,但于尧的父亲却是级别不低的干部。

  可在处长这,这种级别的干部家属都随意的接待了,犯错的孩子说动手就动手了,关键是人家家长还不敢说,不敢管的。

  其实他不知道,出了治安大队的大门,于尧跟着母亲推了车子往出走,过了胡同口便被他妈问了。

  “是那个李学武打的你嘛?”

  “妈~”

  于尧瞅了一眼周围,低着头说道:“别提了”。

  “你还知道磕碜啊!”

  于尧母亲说了他一句,随后叮嘱道:“回去好好反省去,找班上之前就别出家门了”。

  说完又有些心疼地看了儿子的侧脸,道:“用不用去医院?”

  “没……没事”

  于尧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说道:“他打的也就当时疼,是昨天晚上挨的打厉害”。

  “他们打你了?打哪儿了?严不严重?”

  于尧母亲哪里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强力部门对这些小玩闹们都是个啥态度。

  她倒不是心疼儿子,而是怕给打坏了。

  于尧躲着母亲的目光,道:“没,没事了,就是当时疼”。

  说完还咧了一下嘴,伸手摸了摸大腿里子。

  于尧母亲看了他一眼,道:“该!看你长不长记性,落在他手里,你能好好走出来,都得借人左杰的光”。

  于尧倒是不敢反驳母亲的话,撅了撅嘴道:“都是特么叉子耍坏,丫的坑我,看我不给丫打出屎来”。

  “还敢惹祸你”

  于尧母亲吓唬道:“再落他手里,你就真吃枪子了,你爸来了都不好使了”。

  “我躲他远远的!”

  于尧有些胆怯地回头看了一眼有站岗的大门,心里直打突突。

  昨天晚上来的时候被押着,看不清周围的环境,这会儿看清了,这单位一看就牛哔的很。

  能在这里当一把手的,也就只能是李二疤瘌了。

  他以前真的只听说过李二疤瘌的名,没见过李二疤瘌的人,昨天真没注意他脸上的疤瘌,更没当回事。

  现在知道厉害了,腿也有些打颤。

  这地方再也不来了!

  ——

  李学武也是忙,王小琴不在,忙着招人的事,治安大队的工作又得他管起来了。

  再加上轧钢厂保卫处的工作,俱乐部的事、家里的事,连轴转了十多天的时间。

  六月十四号,也就是周六,距离上次开会讨论分工已经过去将近十天了,轧钢厂的工作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

  谷维洁接手了工程处,也开始正式主理居民区项目。

  这周一,在厂广播站的宣传下,包括厂报以及公告栏、宣传栏的配合下,厂里关于居民区项目下达了一项通知。

  相比于李学武所说的那么极端和针对,谷维洁在协调厂长杨凤山,以及其他几位领导后制定的居民区项目劳动和分配方案出炉了。

  李学武看了简报,可以说很温和,也很有政策性,考虑的也很全面。

  跟他抽屉里锁着的方案也是差不了多少,可能在细节上有些出入,但整体方向上是一致的,毕竟是他给谷维洁出的主意嘛。

  居民区项目义务劳动人员招募限定了几个条件:青壮年、非正式工、非临时工,且家庭信息属于急需解决住房问题严重性排前百分之二十的工人子女才能应征。

  从事义务劳动时也不像是以前的一盘散沙了,将会在征集结束后,组成劳动队、劳动组的形式进行管理。

  劳动工分会按照当日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进行计算,统一管理,统一排名。

  关于居民区一期三栋住房面积,以及相关的图纸改定也被告知给工人。

  同时下达的分配方案里,结合劳动积分、家庭人员总数、受灾困难程度,以及特殊捐款积分制定了公平合理的百分比系数计算公式,公平合理,多少一目了然。

  这份方案里最有争议的可能也就是那份特殊捐款积分制度了。

  特殊捐款按照名额制度,按照受灾困难程度排名表,按百分比分成了几个段,每段最多能捐多少人,每户最多能捐多少。

  最大程度保证了最困难职工的住房需要,也能在缓步空间内,筹措二期居民楼所需资金。

  方案公布的当天晚上,排名靠前的那些职工家里就去人了,就是去买那个名额。

  卖了那个名额,他们的排名积分还在那,但备不住后面的超过他们,最前面的理论上不会出现分不着房子的问题,每一阶段都是如此。

  但同时也失去了子女的一个进厂机会,现在工作这么难找,都很犹豫。

  他们犹豫,收名额的人不敢犹豫,前百分之一是一个档,六十五户人家,只给了十二个名额。

  百分之三是一个档,只有二十六个名额。

  依次类推,截止三栋楼满员分配,共有一百零一个正式工名额。

  每个档段的户只有一个名额,六十五户,先交钱的十二户就算截止了,第十三户都不行。

  而第一档的想去第二档交钱也不行,所以收名额的也是把钱带着当天晚上买了名额当天晚上就得去交钱。

  这种分配模式已经很公平了,没有钱的,最急需住房的并没有受到影响。

  而后一百零一户可以等二期建成,到时候他们就是最靠前的了,到时候他们的住房是一定能够保证的。

  三栋楼,五百零四户,三栋楼一期,一期能给二期提供二十多万元的资金。

  谷维洁带着工程处的人找设计师连夜改方案,改交付标准,把义务劳动队的人力都核算进去,每平米的成本下降到了二十五块钱。

  也就是说建一栋居民楼的成本压缩到了九万四千五百元。

  这个钱数就已经是最低的了,谷维洁有了一期给筹集的二十万两千元,二期的缺口只有八万一千五百元了。

  这八万多块钱谷维洁也想了,一期建成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这三个月李怀德那边的项目怎么都能产生盈利了。

  八万块,三个月,这点要是都凑不齐的话,那李怀德也甭弄什么项目了,趁早黄摊子了。

  每一期都能给下一期筹备二十万,每一期都有八万多的缺口,谷维洁的压力瞬间减轻。

  包括工人在内,是有关于这种捐款方案的议论,但每一期的后尾就是下一期的前端,他们反对的力度不大。

  如果不是靠前的,对房子的需求不大,反对力度一样也是不大。

  工程处的公告也说了,当前建设的房屋只是保障型房屋,面积就是小了些,如果以后的资金压力减轻,筹集资金的能力增加,相应的面积也会增加。

  现在的情况就是,谁着急谁住,现在住了以后就没有了。

  捐款住房也是,多花钱,先住房子,还白给一个进厂名额,花钱自然有花钱的道理。

 &队、劳动组的形式进行管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