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有这么一个人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香港剧组是真省钱。

  像嘉禾的《僵尸先生》,拉着剧组拍了足足四个月,预算超支的一塌糊涂,也只是从450万变成850万。

  顾夏阳这边安排杜棋峰和韦家辉带着剧组到处跑,所有设备道具都最好,去了港澳台甚至飞国外,各种枪械、动作、舞蹈训练,枪战、直升飞机、爆炸,场面要大,各种精益求精,差点都花不满1000万。

  这就是杜棋峰与韦家辉经过无线Tvb的磨砺,经验太丰富。

  不像刘观玮,洪家班出身,是第一次当导演,掌控不好剧组跟拍摄。

  说起来刘观玮这个扑街,那天在大富豪带了两个小姐走,真是天赋异禀。

  对于《天作之合》,顾夏阳是给杜棋峰下命令的,那就是不要在乎钱,拿胶片烧也要烧出好戏来。

  都说这个没演技,那个没演技,除了演员自身天赋除外,大部分艺人都是靠一次次的积累,或者在导演的高要求下做出好戏的。

  “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香港电影火热时期,呈现的时奇妙的矛盾体。

  一面是兢兢业业,一面是分心多用。

  盛传的“刘十三”、“郑九组”,“王七组”,意思就是刘德桦一年拍13部电影,郑裕灵同时跨9个剧组拍戏,王祖仙连轧7部戏。

  后来连幕后摄影、武指、灯光、道具都身兼三四组戏,香港影市到了“开工就有钱赚”的地步。

  林清霞甚至半夜三更在车上醒来,被拉去了荒山野岭,不知道干什么,吓得大哭,后来才想起来是赶拍另外一场戏。

  诸如此类的情况,你就知道演员和工作人员,轧戏有多严重,就这,懵逼的都不知道自己在演哪部戏。

  刘德桦从89年到92年差不多拍了50部电影,天老爷,你都不敢说你看过几部。

  就香港影市这情况能出好戏?还真出了一些,但是绝大多数都是烂片。

  出好戏的,就是剧本好,演员有天赋,整个剧组有能力,导演、监制掌控的好,撞大运一样总能撞出一些化学反应。

  你看王佳卫的戏为什么能拿奖,都说他拍的好?至少演员的演技在戏里看起来是真不错。靠的就是拖时间,烧钱,一点点磨出来的。

  当红的电影明星的片约都很满,但是社团会开价让某位明星的经理人答应优先拍他们的戏。

  如果不同意,脾气好的或许还有得谈,脾气不好的直接掏出刀枪,但最后通常都会演变成“要么答应,要么没命”。

  公司和经理人往往只能让明星“牺牲”休息时间,多接戏多赚钱。

  也就是现在世道还没崩坏到那个地步,要不然寄子弹、片场埋炸药,绑架,抢演员,什么都给你花样百出。

  顾夏阳现在就是要求杜棋峰磨,拿时间磨,拿胶片烧,把刘德桦跟关芝琳给拍出来,现在的他们也没轧戏,全耗在一个组里精益求精。

  《天作之合》虽然不是什么艺术片,但至少得看起来自然舒适。

  一千万以上的宣传打出去,德宝那边有合约,这个钱总要烧完,要不然顾夏阳全部自掏腰包他疯了。

  为此《天作之合》剧组甚至还买了不少精良的拍摄仪器,也算中饱私囊了。

  另外开拍之前,顾夏阳的E.U虽然还没开业,不过Dr Martens的鞋子、Levi's的牛仔裤甚至最简单的SupremeT恤以及帽子什么,都有款式提前做成道具植入进去。

  说是广告商赞助,实际上花的还是剧组的钱。

  现在《天作之合》终于进入后期制作,顾夏阳头先还在跟洪劲宝大富豪放纵,马上就要对垒他的《富贵列车》。

  而新艺城则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春节档也是拿出了杀手锏《最佳拍档4:千里救差婆》。

  甚至不惜去新西兰取景,对外宣称投资预算2500万港币,誓要一雪前耻。

  ……

  “老板,我下班后会在电视机前观看《十大劲歌金曲》,加油!我们天下一全体员工,都支持你!”

  “老板最靓,拿个金曲金奖。”

  “……那是歌手拿的压轴大奖,肯定是阿伦啦!老板肯定是最佳作词或者最佳作曲。”

  “那就两个一起拿喽!”

  当顾夏阳走出办公室的时候,向来规规矩矩的游奈海等人,知道顾夏阳要去出席《十大劲歌金曲》,人人为老板加油打气。

  他们不知道,无线Tvb早一个礼拜就通知他拿奖了。

  “得了,得了。好好工作,写出好剧本,我明年给你们投拍!”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