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北方之春(十一)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文明破晓第341章北方之春十一

  听颜惠庆询问起工商业,而不是土地,李时光的目光已经锐利起来。何锐知道颜惠庆认识不少工商业主,但颜惠庆本人把所有钱都花在子女教育之上,并没有钱开办工厂。颜惠庆本人又将家里土地捐了,这个问题应该是为他周围的人问的。便站起身,请颜惠庆与李时光到沙发上坐下。何锐笑道:“颜兄,此时聊天,何不兄弟相称?”

  站点:塔读,欢迎下载^

  颜惠庆早年毕业于同文馆满清开办的外语学校,后留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他与何锐相见次数不多,却也知道何锐正如赵天麟所说的那般,是一个‘军事学家’而非北洋传统军人。传统军人以从军为一生职业,难免就会有那种军人范儿。严肃冷峻的神色,充满压迫感的举止。何锐作为‘军事学家’,与‘法学家’,‘化学家’,‘数学家’一样,都是学者而已。

  听何锐用学者们交流的方式构建讨论气氛,正合了颜惠庆的期待,便叹道:“何老弟,你将民国元旦改回岁首,对中国文化十分了解。为何不给自己起个字?这也未免太新派了。”

  “颜兄,中国局面危如累卵,我等当务之急乃是以最高效率止住神州沉沦的趋势,使中国再次回复到向前发展的道路之上。我少年时就外出读书,此时更不能做这些,以免上行下效。”

  颜惠庆虽然搞不明白何锐所说的‘上行下效’是什么意思,却能理解一切从简的必须。便点点头,“何老弟,赎买土地之事牵扯极大。将土地无偿分配给百姓,自是仁政。此决定牵扯之广,影响之深,愚兄思之,完全没有头绪。若是何老弟肯指点一二,便是不胜之喜。”

  “颜兄,恕我冒昧,颜兄可曾读过《宋史?又或者读过一些外国的经济学著作?”

  颜惠庆读过不少书,却没研究过,便坦然答道:“浏览过一二,却无所知。何老弟不如说的浅显些,也能避免许多麻烦。”

  何锐稍一思索便问道:“颜兄当下中国的第一要务是什么?完成了多少?”

  颜惠庆当即答道:“自然是确定国家安全,不受外国持续威胁,现在完成了大部分。”

  “中国不会遭到外国军事入侵,最大的结果就是中国能制定与实施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政策,而不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担心政策执行期会被打断。至于经济发展政策的基础,则是政权的稳定。给人民群众分配土地使用权的政策并非是仁政,而是关乎政权能否稳定的当务之急。”

  “哦?”颜惠庆听何锐这么讲,精神一振,连忙说道:“愿闻其详。”

  “社会主义政权天然就倾向于保护下层,不接受以牺牲下层的政策满足掌握生产资料的利益最大化的模式。”说到这里,何锐故意停顿一下,想看看颜惠庆的反应。

  果然,就见颜惠庆神色中都是困惑。不过颜惠庆并没有掩饰,他率直的问道:“这些用词太过高深,请何老弟换个更浅显的说法。”

  何锐满足了颜惠庆的要求,“当下中国靠自己拥有的土地维持生计的家庭,大概有中国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剩下的五分之四,全都生活在朝不保夕的状态下。分配到土地使用权,意味着这些社会动荡的根源,立刻就成了社会稳定的来源。只要社会能够稳定下来,人民通过劳动,不仅能吃饱,还能稍微有点剩余。每年年终,除了准备好明年耕种准备的种子、农具之外,还有余钱给家里人做两件衣服。整个社会就走上了发展的道路。”

  颜惠庆本以为何锐的近期主要目是结束混乱,恢复秩序。没想到何锐的政策目的竟然是解决人民的穷困,激动之下忍不住大赞,“若是人人不饿肚子,每年还能买两身衣服。这就是太平盛世啊!”

  何锐并不激动,他平静的继续说道:“中国历史上这种时光少,人民普遍遇到各种问题的时间多,原因就在于经济发展跟不上人口增长。中国人口众多,需要发展的更快,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就可以谈谈颜兄询问的工商业问题。”

  颜惠庆看着何锐,很想立刻知道何锐为工商业规划了何种未来。就听何锐说道:“自洋务运动开始,中国工业肇兴。然而中国工业始终没能发展起来,一大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适应工业发展的制度。新政府现阶段以创造适于工业发展的环境下中国靠自己拥有的土地维持生计的家庭,大概有中国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剩下的五分之四,全都生活在朝不保夕的状态下。分配到土地使用权,意味着这些社会动荡的根源,立刻就成了社会稳定的来源。只要社会能够稳定下来,人民通过劳动,不仅能吃饱,还能稍微有点剩余。每年年终,除了准备好明年耕种准备的种子、农具之外,还有余钱给家里人做两件衣服。整个社会就走上了发展的道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