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军人们的烦恼(十三)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卡尔教授反问道:“鲁道夫,你认为英国在远东的秩序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

  鲁道夫·赫斯已经微微皱眉。见到自己的助手还没办法理解,卡尔教授索性把问题当做课题抛给了鲁道夫·赫斯,“鲁道夫,你有空的话可以研究这个问题。等你研究清楚之后,就明白何锐对凡尔赛体系的态度。在我看来,何锐很清楚他其实没有什么选择的权力。或者说,中国如果想恢复历史的地位,就没有其他选择。”

  这个回答让鲁道夫·赫斯生出一个想法,那些拥有广袤土地的强国必然要成为世界的霸权。但是很快,鲁道夫·赫斯就想起卡尔教授对何锐的评价,‘何锐并不想称霸世界’。这让鲁道夫感到疑惑,何锐到底想要什么呢?

  何锐想的很简单,先看看卡尔教授的课程到底帮助东北党政军干部们提升了多少。所有人都写了学习报告,在看报告的时候,何锐是非常有耐心的。欢乐的笑声不时在办公室内响起,这也是何锐为数不多的放松时刻。

  地缘政治学实际上是地理和政治的结合体,故又称地理政治学。它把地理因素(如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民族、资源、经济实力及战略军备等)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并依据这些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成,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一个内陆国家,就不可能派遣出能够决战海洋的舰队。所以有港口的国家进行海上战争的时候就排除了这样的可能。

  但是,一个内陆国家有可能通过与拥有海岸线的国家进行合作,帮助有海岸线的国家完成舰队制造,从另一个角度参与到海上战争之中。这又是各国必须考虑在内的。

  所以最初的时候,英国夺取了世界海洋霸权后,搞出了海泉理论。之后美国的马汉,因为要为美国海军争取军费,以及美国作为一个超大型岛国的现状,提出了《海权论。并且名噪一时。只有又有些学者则跳出了这个局限,提出了‘陆权论’,与海权论对抗。

  这些都是何锐讲过,卡尔教授也讲过的内容。

  在东北党政军干部们的学习报告中,就能看到学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东北党政军干部根本没有世界视野,写出来的报告无疑是抄书。把教材里面的提纲修修改改,变幻用词,拼凑出一份交差的东西。

  如果从大学标准,这可以称为论文抄袭。

  少数干部明显开始构架自己的认知体系,所以这部分同志成了带给何锐欢乐的源泉。何锐也经历过这个过程,知道同志们在这个过程中非常痛苦,非常吃力。但是那些幼稚的想法着实刺激了何锐的神经,就如看着蹒跚学步与咿呀学语的小娃娃一样,何锐实在是忍不住笑意。

  譬如,前茶馆老板,现在的物价局局长韩海涛,就提出了联英抗日的想法。基于现在日本尝试在远东扩张的努力,文明党党员韩海涛同志认为日本对英国的作用正在下降,如果能让英国理解到这些,英国会抛弃日本。

  如果韩海涛同志只是提出一个直觉的联英抗日,何锐觉得这想法还挺有可取之处。但是韩海涛同志做了分析,就显现出他在地缘政治方面的空白之处。譬如,韩海涛同志认为英国不知道日本的扩张野心。这个论点让何锐笑了好几声。

  这帮工业国在全世界祸害了几百年,大家都是千年狐狸,演什么聊斋呢。

  何锐本想批示一下,又稍微停手。但韩海涛同志毕竟是真的认真学习了,于是何锐还是在这段下面划线,写下问题,‘英国有没有被日本蒙蔽?如果有,日本是怎么做到的?’

  除了这些之外,也有非常出色的同志。徐乘风的报告就附带了一份论文,‘东北与日本战争的必然性’。论文里面根据地缘政治学,对于日本与东北战争可能性做出了分析。

  徐乘风认为,日本最可能与东北作战的时机,就是东北解放中国的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全世界各国都倾向于维持中国继续分裂。只要拥有正经战略观的国家,都能理解到中国的统一必然改变整个世界现状。所以不同立场的国家,都不乐见这样的局面。

  基于这样的世界现状,日本就可以从出兵中国的行动中获得巨大收益。

  身经百战的军队,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越强。而东北军此时因为没有大量实战经验,任何战败都会对军队的自信引发巨大的打击,双方军队的承受力也是不同的。

  在论文最后,徐乘风认为,在统一战争之前,对日本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将获得战略窗口,让东北军能够顺利解放整个中国。

  徐乘风这篇论文本就是何锐提出的。最初的时候,同志们的理解能力不足,大家虽然认真学习了,并且用尽心力在工作,但是还没办法变成自己的东西。

  也就是说,大家把这个战略视为一项工就能看到学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东北党政军干部根本没有世界视野,写出来的报告无疑是抄书。把教材里面的提纲修修改改,变幻用词,拼凑出一份交差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