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军人们的烦恼(十一)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如果存在自由市场,就必然有个前置问题,是谁的自由市场?”卡尔教授反问道。

  这是卡尔教授希望的授课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流程来提升学员们对地缘政治的理解。

  吴有平是准备过的,何锐定下的东北经济发展,是先摧毁旧的社会制度,用国家高强度管理替代。解决掉压在人民头上的封建秩序后,让人民先进入小商品社会,积累交易量,以促进经济发展水平与流动性。

  在国外描述此阶段的书籍中,吴有平觉得国富论里面的产业分工,比较优势的内容很有意思。听卡尔教授反问,吴有平答道:“各国内部自然有其市场,而且国际贸易本身也能看做一个自由市场。各个经济体都在市场中贸易,各个经济体中根据社会平均生产效率以及物流水平,拥有了自己的定价权。不同的工业水平发展,使得定价权转移,这就是自由市场。”

  卡尔教授没想到吴有平竟然理解到这个阶段,心中欢喜。有这样认知的人最适合讲地缘政治,因为他们终于入水了,并且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在这片广袤的海洋中存活下来。这种人才有机会潜入更深的水中,甚至向水下的深渊前进。

  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来了‘倭寇战争’与‘鸦片战争’两个名词。旁边的翻译连忙用汉字写了对应的名词。吴有平不禁皱起了眉头,这两个名词大大的刺激到了吴有平。

  不仅是吴有平,其他学员们也都是差不多的反应。

  “亚当·斯密写国富论的时候,英国已经夺取了世界海上霸权。他们掌握了全球市场的物流,并且有能力用海上力量强行打开世界各国各地区市场的大门。在中国明朝的倭寇战争时代,倭寇的海上力量也是东亚地区最强大的,能够将其武装力量投放到中国沿海地区。这两个时代的战争,在其物流层面有类似性!你认同么?”

  听着这个问题,吴有平回想着党校内的课程,迟疑片刻,不得不点头承认。

  卡尔教授这才继续说了下去,“造成战争的原因又非常类似。明朝的中日贸易,清代的世界贸易,都导致了一个结果,日本以及全世界的贵金属正在大规模流入中国。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国家都在变的贫困。贸易量越大的国家,贫困速度就越快。”

  教师里一阵沉默。吴有平咽了口口水,一个念头差点就脱口而出。而旁边的许嘉则说出了这个理由,“因为这样,他们就要入侵中国?”

  作为德国人,卡尔教授并不怎么在意中国的立场。地缘政治学并非是一个煽动的学说,而是一个从自然环境入手的学科。人性在其中的比例非常有限。

  不过卡尔教授很清楚情绪,于是尽量委婉的答道:“如果中国不在意别国的死活,那么别国为何在意中国的死活?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以后我们可以讨论关于天朝朝贡制度,这是我见过的中国历代做出的最优秀的平衡手段。就现在讨论的问题,我们要先弄清楚战争爆发的前置条件。在那个时代,中国掌握着决定性的商品,只有中国能够生产,中国还能以其他国家完全无法竞争的价格进行销售。这才是决定世界贸易的决定性因素。这位同学提出的自由贸易,在当时是日本与世界各国,只存在选择不同中国销售商的自由。并不存在是否与中国贸易的自由。这样的贸易,使得成千上万吨的贵金属流入中国,导致了那些国家本国经济的贫困化。金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为金银是有货币职能。中国把日本和全世界的货币都赚走了。想逆转这样的贸易趋势,只有一个手段,就是把货币抢回来,或者找到一个新的强势商品,用来平衡与中国的贸易。”

  学员们是学习过一部分这样的内容,不过讲课的是何锐,所以没有这般激烈。此时听着德国教授卡尔博士的讲述,虽然觉得有道理,并且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但是心中的愤怒却直窜脑门。

  卡尔教授转过身在黑板上继续写了起来,在这个时间里,大家互相对视着,甚至低声交谈着。交谈的话并非是针对卡尔教授所讲的内容,而是大大的不友好。

  正当吴有平觉得非常不快之时,就觉得有人推了推自己,转头看向推自己的许嘉,就听许嘉低声说道:“这个教授说的好像是对的?”

  吴有平愣了愣,就听许嘉继续说道:“建立一支能够保卫国家的军队,的确是国家的基础。”

  “我觉得这教授完全……”吴有平把‘不是中国人’的话硬生生憋住了。虽然卡尔教授其貌不扬,完全没有存在感。但是教授本人真的不是中国人,自然不会从中国立场上看问题。

  许嘉指了指前方,吴有平转过头,就见到教授在黑板上写下了‘物流’与‘强势商品’,以及‘贸易主导’,‘贸易平衡’,并且在其上划出了连线,又在连线上写下了关系的几种可能性。

  写完这些,卡尔教授觉得这群东北政府的上层人员应该平复了一些心情,这才继续授课,“德意志帝国的兴起,并非是从德意志诸国出现而存在的,也不是神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